某學期的不完美作業報告,完成稿已毀,僅存草稿。因為有收藏這本書所以做起來方便的多,同時不擔心借了還要還的時間壓迫。本人研究專長領域比較多,會博覽群書難免如此。書籍收藏量也高的嚇人。有些比較罕見的史書,不是想有就有的。等百年之後想捐給適合學校。
對於考證真偽、校正錯誤本人比較留意,歷史畢竟要實事求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這樣離真正歷史真相靠近一步不至於離遠。不是小說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創作。寫歷史還有一點不應該,就是史料只專挑有利於某一方而寫,不利於則不用。如果使用正反兩方對照,寫出同異點互相比對,則至少失真情況可以再降一些。但不可能次次如此,每次都這樣調調寫,對於爭議性歷史是可使用。這篇作業我是用這樣寫而且減少評論,目的是儘量呈現真相,好讓真偽是非一目了然做判斷。有一門學問叫做歷史敘述學,這門學問現代要研究歷史加減要懂也要留意。不可把虛構性刻意寫成史實造成誤導,或是刻意營造某種氛圍博取同情。這門比較深就不討論。
口述歷史就怕受訪者有難言之隱不說真話,企圖將真相石沉大海,張學良口述歷史也有這種情況,某些點處可以看出有這個跡象。
壹、前言:
一、課堂上看到老師拿的《李宗仁先生回憶錄(上∕下)》是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的,讓我想起曾看過這本書,知道唐德剛在口述歷史界的權威,而且還寫有一本《張學良口述歷史》的書,剛好我有收藏,對於張學良也曾花過一段時間,研究過相關爭議的歷史懸案,因此選擇了這本作書評,並參考相關書籍比較。
二、個人覺得許多人對於自己所厭惡的政治人物或歷史人物,向來是不去研究其人的內心世界與事件真相,僅憑個人喜惡或人云亦云,以致爭紛不斷和接近真實的史事落差很大,如果想要了解二二八事件中的爭議人物蔣介石,個人認為就應該多多去認識蔣介石,去探索其人內心世界想法,試圖釐清事件爭議之處,同樣對其他歷史人物也是如此。『要站在殷鑑的立場看歷史,而不是站在謾罵的立場看歷史,上位者與老百姓的角度都要參考。』。研究張學良可以印證部份歷史真相與歷史史觀,我不願意有上述缺點,所以選擇這本書做研究。
三、會選做這本書為書評,是因為曾經看到2002年6月8日一篇報導,發覺對於課堂上所說的口述歷史產生的問題提供了相關印證。以下摘錄部份報導。
A.計畫欠嚴謹錯誤很多:『五大冊(黑皮封面),四千八百餘頁內容分製成近一百冊(黑皮封面)。五冊索引和十餘冊口述紀錄後的初步感想,列述於下:索引與本文紀錄皆為手寫稿影印本,錯字、別字及人地名誤寫者,多得不勝枚舉,已超出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的範圍,有些錯得更是離譜,也把北投寫成北頭、王新衡誤為王興恆或黃興紅、廣田「三原則」誤為「三圓澤」、溪口變成西口、孫銘九誤為孫明久、周聯華寫成周蓮華等。這些敗筆令研究者啼笑皆非,同時亦顯示了此項計畫殊欠嚴謹。』資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哥倫比亞大學張之宇、張之丙兩位姐妹用三年多的時間,為張學良先生做的口述實錄。
B.訪問者近現代史專業訓練不足:『錯別字及人地名謬誤多:訪問者雖在事前做了不少準備工作、參考書,但在問話中,仍可明顯看出訪問者的近現代史專業訓練不足,與受訪者的互動亦有問題,對史事、人物的認識不夠。最糟糕的是,從錄音帶轉換成中文文字的工作(transcribers),造成相當多的筆誤、人地名錯誤和字句不清楚,徒為少帥口述紀錄的成果,大打折扣。』
C.語焉不詳與答非所問:『少帥自一九九一年七月開始接受訪談時,已高齡九十,記憶力差了,對他經歷過的歷史事件,已無法言其詳,訪問者多次唸資料給少帥聽(經常長達二、三頁),但少帥屢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答道:「記不得了」、「什麼人說的」……。少帥答話「跑野馬」或語焉不詳或答非所問,訪問者常未加追問,請其釐清。這些都牽涉到少帥本人的體力、精神狀態、臨場情況,以及訪問者的訪問技巧、互動作用與感情關係(Chemistry)。其實這也是一般口述歷史的基本問題。此外,少帥雖老,脾氣仍舊倔強,有時拒與訪問者合作,如訪問者問他有沒有外人幫他計畫(策畫)西安事變,少帥答道:「沒有。有也不能告訴你!」又如訪問者問少帥釋放蔣介石是否毫無條件?少帥答道:「那不是那麼說。現在很多人都問我,要知道西安事變怎麼解決的,現在我決不說。」訪問者再問:「那您這口述歷史也不說?」少帥:「這件事我不講,現在都知道了怎麼回事,何必還要我說呢?」趙四小姐插話說:「都知道了,也無所謂傷害,現在事情都在那兒擺著呢!都知道了,也沒什麼,很簡單,八個字:安內攘外還是攘外安內?」少帥接著說:「這裡的情形都知道了,外面的情形都知道了,何必非要出自我之口呢?」又說:「出自我的口就是傷人」、「我傷害任何人,就是損失我自己的人格……。」』
D.被訪者生理的影響與情緒:『少帥精神狀態影響作答:世人最關切的西安事變部分,因少帥的老邁、記憶衰退、年代久遠和他本人的拒絕作答(有也不能告訴你、現在我決不說),已無驚天動地的內幕。反倒是一九九○年少帥為郭冠英、唐德剛所作的口述歷史,對西安事變敘述最詳盡、最切實、最坦誠。在這份口述歷史中,少帥談到在西安事變前夕與蔣大吵一架,蔣說要用機關槍打示威學生,少帥說他氣得心想:「你機關槍不打日本人打學生」,少帥火了,他在哥大的口述歷史中則加了一句他當時氣憤之下,心裡說道:「我有槍就打你!」少帥說西安事變就是這樣逼出來的。但少帥亦承認是楊虎城首先唆使他綁蔣,「挾天子以號令諸侯」。在哥大口述歷史中,少帥對他「搭了這麼個伙計(指楊虎城)」,「西北軍簡直沒用」,他傷心極了。』
E.不當的公開:『五○年代中,蔣介石為撰寫《蘇俄在中國》(真正作者是陶希聖),囑少帥撰西安事變供他參考,少帥以書信體方式寫了一篇,蔣看了極不高興,因蔣認定中共參與西安事變的預謀,少帥則坦稱他個人決定行事。這封長信突然在一九六四年七月發表於〈希望〉月刊,題目為張學良著:〈西安事變懺悔錄〉,鬧得軒然大波,少帥極為不悅,因長信係屬不公開,發表後又被冠上〈懺悔錄〉。此事據稱與蔣經國、王昇有關。這份〈懺悔錄〉極具史料價值,少帥日後口述歷史西安事變素材,即不少出自於〈懺悔錄〉。』
F.不同時空背景的差異:『朝日報導指出,張學良在口述對於台灣當局時相當畏怯,現年八十一歲的唐德剛在台北訪問他時,張學良還不是自由之身,想要口述的是張學良本人,所以當時在紐約市立大學教書的唐德剛,便休假返台訪問;張學良所以找上唐德剛是因為他看了唐德剛在學生所寫有關張學良的書中的序文。兩人在九○年有半年時間在台北郊外見了十五次面左右,當時在張學良住處前有武警的崗哨,張學良畏生生地表示「我是被監視著的」。報導指出,口述突然結束,因為台灣的報紙也趕來加以報導,所以張學良怕了,唐德剛擔心這些記錄遭沒收,所以將十幾捲錄音帶藏在大餅乾盒子裡帶回美國。』1991年張學良赴美在紐約期間,他又主動要求與哥倫比亞大學年輕留學生座談抗日戰爭歷史,由此引發了哥大口述歷史處與張學良合作,開始記錄他口述歷史的工作。
四、會選擇這本做書評,是因為對於政黨政治紛爭,而陷於主觀立場比較沒那麼激烈,主角當事人已過逝,反而能用歷史角度去評論,同時又符合老師要求,對現今當紅政壇人物的書評不要做的條件。故三思而後選擇了《張學良口述歷史》此書。
貳、書本資料:附本書圖片資料四張佐證【註釋一】。
作者:張學良口述,(美)唐德剛撰寫,《張學良口述歷史》(附CD),出版社: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時間:2007年7月1日,字數:160000,版次:1,頁數:205,中文∕簡體裝訂∕平裝。
這本書是由口述歷史權威唐德剛先生國內唯一授權,《張學良口述歷史》附原聲原景光碟CD一張。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真是36歲。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 張學良。
在五光十色的中國近代史中,在百餘年當政者的公私生活和政治成敗的記錄上,最多彩多姿的領袖人物“少帥”張學良將軍,應該是獨占鰲頭了。他那帶有濃厚傳奇性和高度戲劇化的一生,在民國史上老中青三代的領袖中,真沒有第二人可與其相比。尤其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後一記撒手鐧的西安事變,簡直扭轉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唐德剛。
作者簡介:唐德剛,著名歷史學者,生於1920年,安徽合肥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博士。長期致力於美國史、亞洲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並對口述歷史的發展有很大貢獻。著有《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李宗仁回憶錄》、《晚清七十年》。
目錄
出版說明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師起自草莽
1.張家發跡前
2.“那國家的玩意兒,隨便給你麼”
3.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4.父親有雄才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1.少年聰慧
2.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第三章 女人們: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1.賢妻良母於鳳至
2.我和趙四
3.非常喜歡梁九小姐
4.很金女朋友
5.葉公超、顧維鈞逸事
第四章 內戰和將領們
1.我的帶兵之道
2.吳佩孚: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3.郭松齡:寧折也不彎
4.南口軍紀案
5.張宗昌之死
6.厭倦了內戰
7.我就想自個兒逃了
第五章 不做東北皇帝
第六章 “九一八”與西安事變
第七章 余生:英雄坐老
外編 唐德剛論張學良
附錄 朱大元帥的早年生活和事功
本書所述大事年表
叁、簡介與探討及評論:
一、身世簡介:
張學良 (1901〜2001) ,字漢卿,別號毅庵,清光緒27年(1901年)六月四日生於遼寧省台安縣,東北軍閥張作霖的長子。1928,日本人於皇姑屯事件中將張作霖炸死,張學良繼承父位,成為東北地方統治者。張學良自知無法以東北一方之力抵擋日本的強大軍事力量,為了謀求集中全國力量共同禦侮,他以「易幟」的果斷行動,統一於蔣介石國民黨政權。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執行了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迅速淪入敵手,使他背上了「不抵抗將軍」的罪名。為了收復東北失地,他參加剿共內戰,但卻受到紅軍的沉重打擊。在日軍侵華情勢日漸危急及人民要求停止內戰,立即抗日的影響下,張學良在共產黨抗日民組統一戰線政策的爭取下,同楊虎城將軍發動了西安事變,促成了全面對日抗戰的局面。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判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卻遭到長55年的軟禁,直到1991年,始偕同夫人赴美,2001年十月在夏威夷逝世。
二、西安事變概說:
西元1936年,日本侵華情勢日漸危急,當時中央政府領導人蔣介石認為「攘外必先安內」,將中央軍主力用於消滅共產黨紅軍,引起部分軍閥與民眾普遍的不諒解。張學良、楊虎城利用蔣介石赴西安視察之際,捉拿蔣介石,以兵諫的方式,要求立即停止內戰,全面抗日,蔣介石同意後,使獲得釋放,是為「西安事變」。中共借張學良殺蔣的預謀沒達成。以緩解自身被圍剿的危機,因蔣介石是國民政府中最堅決主張剿共的,是剿共統帥,至於殺掉蔣介石後,中國會出甚麼樣的亂子,對中華民族抗日如何不利,共產黨才不管,為緩解自身危機,共產黨是不擇手段的。但中共被蘇俄阻止,因蘇俄認為共產黨根本不會抗日,而蔣介石是國民政府中真正抗日的,蔣介石先剿共只不過是為了解除抗日時後方的騷擾,一旦殺掉蔣介石,等於幫日本解除心腹大患,這樣造成對蘇聯遠東的不利,因此阻止中共殺蔣的打算,中共迫於當時自身的處境,不得不照辦。中共搖身一變向國民政府討價還價,除解除被圍剿的危機外,還從軍需等方面寄生於國民政府。最後張學良乃允許拘扣的蔣鼎文先返回洛陽,要請暫停採取軍事攻擊行動,並通報南京中央,準備放人。十二月二十四日,各方一起達成協議,言明暫停剿共。第二年(1937年),蔣介石正式決定,以戰爭的形式抵抗日本的侵略。這場戰爭,使得中國各個政治、軍事派別捐棄前嫌,共赴國難,終於打敗了日本人,致使中國擺脫了自1895年第一次中日戰爭以來一直遭受日本淩辱的命運。此外,這場戰爭,加速了共產主義革命的進程。蔣介石脫困過程與協商過程錯綜複雜可參閱傅虹霖著《張學良與西安事變》一書。
三、影響:
張學良幼年生活優裕,少年即握有權勢,錢財任意揮耗,人事如意支配,到處受人歡迎,十餘年,因之不能充分了解人間善惡。性情急躁,任意而為,經驗閱歷不足,學識缺乏,因之把事情判斷錯誤,把人觀察錯誤,有時過於天真,有時過於任情,致之把事情處置錯誤,對於共產黨認識不深,無法明白蔣介石的政策,對於單純的抗日熱情,對未來政局未能深入思考,都是造成西安事變的原因。
A.中國國民黨政策暫緩安內改以攘外為先。
B.停止剿共,造成國共再度合作共同抗日。
四、兩岸的官方評價:
有關張學良與西安事變的史料多如牛毛,且又褒貶不一,國民黨認為張學良挾持統帥,影響剿匪進程,讓共產黨得到喘息,致使大陸淪陷,家破人亡的民眾則視之為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共產黨則定位張學良為「愛國將領」、周恩來譽之為「千古功臣」,每年張學良壽誕,東北均舉行盛大的慶生活動。
綜合多數人觀點不外如下:
A.西安事變是中國現代史的轉捩點,同時也是日本昭和史與中日關係史的重大事件,因為其後半年發生蘆溝橋事件,中日戰爭全面開火,國共達成第二次的合作,形成統一戰線,當時在全世界獨家報導西安事變的同盟通訊社上海支局長松本重治回憶表示「從西安事變到蘆溝橋事件的七個月期間,現在回想起來是決定日本命運的時刻」,長達兩週的事件,因為周恩來調停而迴避流血,蔣介石因此獲得釋放。
B.倘若今天張學良沒有發動西安事變,他只是一個軍閥;但是因為西安事變,他改寫了中國現代史,甚至整個世界歷史都受其影響。其實以西安事變來說,張學良的確是個極富情緒化的人,沒有西安事變,中國對日抗戰或許延後,日本有可能先攻打蘇聯,不會發動偷襲珍珠港,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因而改變,當然整個歷史就不會像今天這樣。
C.西安事變肇因於西北剿共副總司令,原東北軍統帥張學良因私對於剿共內戰強烈反對,而陝西綏靖主任,原西北軍統帥楊虎誠又受共黨分子煽動,二人密謀下進行“兵諫”,劫持蔣委員長,此事對中國近代史之變局,影響深遠。對中華民族的破壞性,大的無法估量。當時蔣介石預以最短的時間,剿滅中共,消除抗日的後方騷擾,然後全力抗日。國民政府的這一次剿共極易成功,共軍兩萬五千里長竄後所餘人數極少,且只佔延安附近的幾個貧瘠小縣,用不了幾個月就能蕩平,因此將這一次剿共視為第六次,也就是最後一次圍剿。日本侵華野心在西安事變前已暴露無遺,豈止一個東北,而是全中國,那當然會損害蔣介石的利益,蔣介石是人不是神,豈能忍受,當然是絕對願意抗日的,只是一個先後的問題。況且剿共用不了多長時間,張學良如顧全大局,剿共完成再抗日有何不妥,也就拖延最多幾個月的時間,這點帳都算不清,確實是被自私利益沖昏了頭,被中共利用。張學良晚年在美國,已信仰基督教,對其早年行為,被中共所騙,釀成中華巨禍,已深深後悔不迭,但這又有何用。
歷史其實已經證明,如按蔣介石的計劃行事,中共絕無大面積禍亂大陸之可能,國民政府更全力以赴抗日,一九四五年後,偕國民政府抗日之國際威望、常任理事國之便利,中華民族豈不很快成為世界上非常強大之民族,中華民族不很快復興了嗎,中華民族豈不是非常幸運,蔣介石深謀遠慮是對了,張學良因私利己鼠目寸光被中共渾水摸魚大錯特錯了。張學良以為中共真的抗日可以幫他打回老家呢,其實共產黨根本就是幾乎不抗日,只是借其渡過危機,併進而利用“抗日”之名義,將張學良軍引誘蛻變為中共軍。根據中共核心檔案顯示的內容,張學良被周恩來欺騙、誘惑確曾在事變發生前要求加入中共。但是,莫斯科認為他不可信而沒有批准,中共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只得作罷。張學良此舉,即被中共耍了,又禍害了中國人,禍害了自己。
五、張學良對於西安事變的自我評價:
A.美國國會圖書館中文部主任王冀說,他於八年前聽少帥親口這麼說:「做為一個軍人,我是應該被槍斃;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沒有做錯!」因為張學良想要讓蔣介石知道「抗日為何重要」。所以以張學良本身的角度而言,他是肯定西安事變的動機,但是其中的過程太衝動,欠缺完整通盤的思考。
B.張學良在自己一起隨蔣介石到南京去之後,便遭軟禁半世紀,張學良在錄音帶中說自己雖然覺得或許會被殺掉,但是依然同行的原因是「念及國家」以及「自認為是蔣介石方面的人」,所以才如此做,此外張學良對於日本「軍國主義至今仍無法原諒」。
C.張學良後來曾說過,他的一生,他的祖國,幾乎被日本給毀了。張學良所以發動西安事變,根本目的就是要抗日。因此,驅出日寇是他平生最快樂之事。張學良認為“周恩來是極有才能大膽的人”,對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釋放蔣介石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抗戰勝利後,他祝願周恩來在國共和談中“早成佳果”,使國家走上和平統一的富強之路。然而,張學良似乎也頗為擔心。他說“友人慘死”,雖然包括王若飛、博古、葉挺等人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四八”烈士,但他說“數難”,顯然不止這一次。在這之前的“一二二”慘案、“滄白堂事件”、“較場口事件”等等,都表明堅持一黨專政的反民主勢力,正竭力破壞政協及其決議,而美國幫助蔣介石運兵,搶佔東北,也使內戰危機更加嚴重。張學良感到痛苦,為之“心吊”的,恐怕還包括即將失去的中國和平統一的局面。周恩來在追悼“四八”烈士時說:“和平、民主終必會在全中國實現。”在關心國家命運方面,張、周二人的心是息息相通的。
六、重要事件探討:「不抵抗」政策是誰執行的:
有關「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政策,多年來都流傳說:是蔣介石下命令讓張學良不抵抗的,但後來又把不抵抗的責任都歸到張學良的頭上。張學良替蔣介石背了黑鍋。這裏介紹張學良晚年對此問題的相關說法。
A.本書對史學研究的最大裨益,是澄清了對日抗戰「不抵抗」政策的責任屬誰。張學良一再對來訪的中外記者強調:「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就是不要跟他們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避開他……當時咱們對日本的挑釁,南京事件也好,濟南事件也好,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當時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當封疆大吏,我沒能把日本看透,沒想到日本會真敢那樣胡來,我事前沒料到,情報也不夠,我要負責任!當年我要是知道這日本是動真格,我這個人敢把天戳個窟窿,我還不敢跟他拼嗎?整個九一八的歷史跟外邊所說的不一樣,他們給我諉過,我不承認,我的過就是我的過!」以致於唐德剛恍然大悟道:「這個是歷史大翻案啊!我們五十多年來都聽說是蔣介石打電報給你,不讓你抵抗,那這個假造文件造得很巧妙呀!」所謂「銑電」始見於台灣作家李敖編著之《張學良研究續集》,這一論調延續於李著《蔣介石研究》系列叢書以及李與汪榮祖合著的《蔣介石評傳》。李敖原稱「銑電」發表於一九三一年八月十六日,經轉輾摘抄,已被說成九月十六或十二日,連吳相湘、司馬桑敦、黎東方等知名學者都受了誤導。北京《炎黃春秋》雜誌(直屬國務院文化部)上刊載了中共中央智囊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曾景忠教授的長文,徹底否認了「銑電」的存在;該所另一位馳名中外的史學家楊天石也承認,在保存完整的民國檔案中根本未見此所謂「銑電」。張學良晚年多次對中外記者絕口否認將所謂「銑電」藏在貼身或讓于鳳至偷帶到國外保存,使這一流傳半個多世紀的彌天大謊終於徹底破產。
B.1991年5月28日,張學良在紐約曼哈頓中城貝公館接受紐約東北同鄉會會長徐松林偕老報人李勇等八人訪談時,有人提問:「大陸拍攝的電影「西安事變」說:蔣介石下手諭,令你對日本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究竟有沒有這道手諭呢?」張學良立即回答:「是我們東北軍自己選擇不抵抗的。我當時判斷日本人不會佔領全中國,我沒有認清他們的侵略意圖,所以儘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給他們擴大戰事的籍口。『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我下的命令,與蔣介石無關。」
張學良不止一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問題,他都是這樣說的。他不僅公開答記者問如是說,即在私下對他所信任的人也同樣是這樣講的。有文章說,九一八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曾給張學良10餘件電報函件,令其不抵抗。張學良的部下王卓如、閻寶航建議他將這些電報妥為保存。後來張氏夫人于鳳至讓張學良赴歐考察時,特地保存在倫敦匯豐銀行保險櫃中。因為有這些電函,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夫人于鳳至即以此威脅,使國民政府中央和蔣介石不敢加害張學良。但有的學者指出閻寶航、王卓如晚年均在大陸,也寫過有關張學良的文章,但均未提及將不抵抗命令原件存於倫敦匯豐銀行這樣的大事。據為張學良所信任,替張氏口述歷史的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張之宇記載:「張氏曾自疚,告訴筆者:封疆大吏,中東路,九一八事件,對蘇、日關係,平時我有自主權,不能說有了事,推卸責任。外間傳說我有蔣(介石)先生不抵抗手諭在于鳳至手中,說扯淡。于鳳至不是那種人。」
C.張學良與唐德剛談話記錄中,對「不抵抗命令」有如下一段記述:「我要鄭重地聲明,就是關於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變不抵抗,不但書裏這樣說,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央的命令,來替我洗刷。不是這樣的。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絕對不是的。」張學良說:「那個不抵抗命令是我下的。我下的所謂不抵抗命令,是指你不要跟他衝突,他來挑釁,你離開他,躲開他。」他解釋當時他為什麼下令不抵抗:因為過去對日本的挑釁,一直「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當時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東北那麼大的事情,我沒把日本人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沒有想到日本敢那麼樣來我對這件事情,事前未料到,情報也不够,我作為一個封疆大吏,我要負這個責任。」張學良說明:「這就是我給你的解釋。不抵抗,不能把這個諉過於中央。」唐德剛笑著感慨道:「我們聽了五十多年了,都是這個說法呢,都說是蔣公打電報給你呢?」「……都說蔣公打電報給你,說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民族國家於不顧。又說你拿著個皮包,把電報稿隨時放在身上。」張學良回答說:「瞎說,瞎說,沒有這事情。我這個人說話,咱得正經說話。這種事情我不能諉過於他人。這是事實,我要聲明的。最要緊的就是這一點。這個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個兒的事情,是我的責任。」張學良自述,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下不抵抗命令者,是他自己,而非中央政府。這是對「蔣介石不抵抗主義」責任最有力的澄清。
D.中國大陸《炎黃春秋》雜誌 2004 年第一期發表張學良自述:(1990年6月8日,張學良接受日本NHK電視台記者採訪):張學良晚年多次談及九一八事變時的不抵抗責任問題。他反復說明,九一八事變時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國民政府中央。他是在獲得自由的情况下談這一問題的。1990年,日本廣播協會採訪張學良時,張學良說:九一八事變時,「我認為日本利用軍事行動向我們挑釁,所以我下了不抵抗命令。我希望這個事件能和平解決……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了。」「是我自己不想擴大事件,採取了不抵抗政策。」「當時沒想到日本人會大規模地進攻,所以判斷,不可乘日本軍部的挑釁而擴大事件。」「到現在有很多學者認為是中央政府下達過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負責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變』中不抵抗的責任推卸給中央政府。」但日本廣播協會的採訪錄認為:「關於不抵抗政策,張學良極力證明並非蔣介石的責任,考慮到他現在所處的立場,不得不作如是說。」意指張學良身居臺灣,出於處境不能不這樣說,上述不能代表張學良的真實思想。
E.我把我一生最後的秘密講了,在我死後才能公開。我記得清清楚楚;“九一八”的前一晚深夜,溥義秘密派人帶來口信。大意是;國、共兩黨分裂後,蘇聯明裡暗助共黨江西割據立國,情勢已長期化。為我等大清本家所有東北父老鄉親命運,希望委日本國之力,在本家東北東山再起。來人特別提到;皇上深知將軍父仇難忘,但為廣大東北父老兄弟,請將軍體察局勢機會,將來定能挑起國家重任。望將軍深思熟慮,以便屆時抉擇。聽到“國家”兩個字,我的心頭震了一下。條件反射的隨口問到;甚麼時候?但馬上就明白自己這樣是很愚蠢的。果然,來者早有防備,接著我的話音說;事情需要時間準備,皇上對將軍非常器重,特派本人知會將軍。皇上的意思是;如果將軍因父仇與日人勢不兩立,可以選擇出國治病養生,錦囊方面,將軍一世享用不完。我心頭突然很亂,從來沒有過的這麼複雜,坐呆在我父親常坐的絞手椅子上。大家小陣沉默,來者開腔了;將軍不必為難,你的部下就是國家力量。皇上說,以後將軍何時認為就回來擔當重任。又是繼續的沉默,“張將軍”,來者又開腔,而且口氣變硬;“蔣介石在關外,你到那邊如虎落平原啊!”。說完,頓了頓站了起來,一邊去拿帽子一邊說;皇上絕對相信將軍,將軍不會向東北的父老開槍!。這事來的突然,也非同小可,我還沒反應過來,稍口信的人已經出了門。我沒送客,這真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不知道面對的時刻。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機密。那晚,我一夜無睡。還以為溥義會再派人來投石問路。不料,第二天晚“九一八”奉天事變就發生了。年輕的我根本無法來得及去考慮任何問題和作出反應。我恨日本人,但溥義和我又有深刻私交,心裏不情願他和日本人合作,又真的希望他和東北人民東山再起。在這亂麻交錯,無法理開之時,蔣介石不抵抗的電報給我解了難。我非常快速感覺良好的佈置了撤出。否則,我可能會選擇出國,讓部下成為滿洲軍。當然我也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從”為由和日軍交火,但我又如何能同時向歡呼雀躍滿洲國成立的東北人民開槍?。溥義看透了我。
七、本書的評論:
A.回首百年,張學良是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之一。本性最適合做一個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可現實偏要壓他一肩的戎馬戰事和國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幾成民族公敵;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他自己卻從此被幽禁半個世紀,也因此贏得了世人的敬重。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國內雖然已經出版過很多有關張氏生平的書,但少見真正有分量有價值的。本書由史學名家唐德剛先生擔綱完成,以張氏自述為主體,以唐德剛論張學良的數萬文字為輔,正好地彌補了以往各種圖書的錯謬與不足。更兼唐的論說精辟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邊是研究對象的“自白”,一邊是研究者的“審視”,兩相對照著看,歷史變得更為真切、真實而生動。
B.張氏的口述,隨興而談,隨意而至,流於細碎,卻趣味盎然,更往往於不經意間,好比在歷史的鐵屋子裏,開出一片極窄的天窗,露出來的。是遍尋史書也不能得的真實。在張氏印象裏,張作霖吃飯,四菜沒湯;張作相節儉,一個雞蛋分兩餐;葉公超好色,顧維鈞風流;蔣介石只剩下了個派頭;汪精衛、陳璧君的奇妙夫妻檔;胡漢民發牢騷;孫中山一句話論東北局勢;郭松齡寧折不彎,吳佩孚浪得虛名,閻錫山見風使舵、張宗昌能戰、孫傳芳不甘寂寞,以及溥儀溥傑,沒落皇室家族的種種。
本書附贈訪談原聲原景CD光盤一張,對研究近代史而言有收藏價值。採用第一人稱口述歷史寫法,簡體字版,撰者有注解,文筆流暢易懂。不過張學良是凡人而非聖人,故其口述歷史仍是彰善掩過之意多,繩謬糾非之旨少。所以要評論事件始末真相光靠這一本是不夠的。
C.以下列舉是其他書本的資料,本書仍是有部分收錄,從中可以看出其性情和是否對西安事變有後悔之意。
因發動西安事變而被蔣介石幽禁半世紀的張學良,在他正式公開的口述歷史中宣泄其積壓50餘年的憤懣、怒氣與怨氣,痛貶蔣介石的人格與事業,稱蔣介石在近代史上的作為只有北伐和建立黃埔軍校,對抗日、對台灣都沒有貢獻,晚年的思想像袁世凱,想做皇帝,但魄力不及袁。張學良在1991年7月26日開始的一系列訪談中,一掃過去對蔣介石含蓄批評、謹慎恭維的作法,對他的老長官猛烈開炮,而且炮火猛烈。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張學良曾寫了一副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悼蔣,並稱蔣對他是“白粉知己”,但在4800頁的口述歷史中,少帥對蔣幾乎沒有一句好話,這顯然是少帥整部口述歷史記錄最凸出也是最令人矚目的一點。
D.張學良說:“我的判斷,蔣先生討厭我極了。所以後來蔣先生不能讓我自由的原因,我是主張抗日,假如我要(是獲得了)自由,那抗日的功勞都是我的。換句話說,我是他一個大敵手,政治上的大敵手,他把旁人槍斃了,把陳儀槍斃了。”張說:“要說蔣經國對台灣有貢獻,我承認。蔣先生有什麼貢獻?”“北伐、黃埔學校,沒有旁的。”“我主張抗日的。在蔣先生心裏,他第一敵人是共產黨,而我第一敵人是日本。”
E.張學良說,澳洲籍的政治顧問端納說蔣介石是個騾子,很難跟他講、很難把他說服。少帥又說:“蔣先生這個人,我批評他,他要有機會,他真能當皇帝。他的思想非常頑固,舊的思想,不是當代的思想,蔣經國就不同,所以我可以說,到台灣以後,要不是蔣經國,蔣介石就沒有了,現在也是沒有了。”
少帥表示:“介石沒有中心思想,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本來很尊重蔣先生,但後來不尊重,因蔣先生完全是自我主義。”少帥說那是“唯我的利益獨尊主義”。在西安事變談判釋蔣期間,蔣較器重宋子文,但少帥說:“那是另一回事,利用他。蔣先生這個人就是這樣”。少帥諷刺地說,蔣介石是個投機取巧型的買辦、好吹,什麼“幾年準備、幾年成功”,這樣只會失信於民。少帥和張夫人趙一荻都不認為蔣介石是個虔誠的基督徒。
F.張學良很不客氣地說,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發表的《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都是假的”。過去盛傳少帥看了蔣介石西安日記,而大受感動,“始知委員長人格如此偉大”,事實上是蔣囑文膽陳布雷於1937年2月在杭州新新旅館辟室杜撰,八易其稿。少帥批評蔣介石唯我獨尊,一定失敗,他說:“蔣先生什麼都沒有,蔣經國還留下點東西,蔣先生留下什麼?沒有。”又說:“蔣先生後來的思想很近似袁世凱,可是沒有袁世凱那麼大的魄力。袁世凱想當皇帝,他也想當皇帝,(但)袁還是個人物。”少帥說:“從中國歷史上你看,皇帝、首領是大多數北方人!宰相是南方人,南方人比較窄小,蔣先生這個人就是比較窄小。你看他用人,他自己的親戚和他自己有聯繫(關係)的人,就特別好,不是跟別人平等待遇。”
G.張學良口述歷史最具可讀性的就是他對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的看法。除了蔣介石,不少人被少帥點名,他說蔣緯國是個「小丑」,他是日本人生的,他的媽媽是個下女,他是誰的兒子他不知道,是這個下女生的,他自己也不在乎。所以我說這個人二佰伍,這個人腦筋不太好,不是挺清楚的……他野心也很大,他有一回要競選副總統的……。」
少帥對宋美齡並無微詞。與少帥一起接受訪談的張夫人趙一荻說,到台灣不久,宋美齡介紹董顯光教張氏夫婦研習英文聖經,趙四小姐說,董顯光也是他們派來考察少帥思想的。張學良說,孫夫人宋慶齡曾責怪他“為什麼還不反蔣”!他說宋慶齡是徹頭徹尾地親共。少帥又透露,1936年12月25日釋放蔣介石這個日子,是宋美齡、宋子文挑的,以做為聖誕禮物。
H.少帥說他很不喜歡孔夫人宋藹齡,他說,宋藹齡是“壞蛋”,對他態度不好,她說:“這小傢夥搗亂得很,你要不整他一下,他是搗亂,你們不能放鬆他,應該懲罰他。”少帥透露,張家和孔家差點變成親家,他說:“原來我們想做親,他要我的兒子娶他的孔大小姐(孔令儀),要娶的話,要保證不娶姨太太。我說我兒子的事,我不能保證。後來他兒子(孔令侃)想娶我的大姑娘,我說我也不能反對,也不能贊成,最好讓他們兩個在一起呆呆(相處)。”少帥說他看不起孔令侃,也看不起孔祥熙,他說宋子文和孔祥熙不合,他和宋子文則是好朋友。“西安事變”時,宋子文曾拍胸脯說姓宋的不說瞎話,一定保證少帥自由,結果宋子文陪少帥到軍事委員會受審時,有人罵宋子文:“你說姓宋的人永不說謊,怎麼到了現在這地步。”宋啞口無言,少帥則說他聽了“很難過”,但諒解他。少帥說宋子文並沒有“擔保”他的自由,他說:“宋子文他怎麼能擔保,他怎麼敢擔保呢?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外頭說話連一點影都沒有!”少帥又說,他把蔣介石送回南京後,有人主張槍斃他,宋子文就對蔣先生說如你把少帥槍斃,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來。但少帥並未進一步說明宋子文要抖落什麼事。
I.中國近現代軍政人物中最被少帥看扁的是何應欽。王新衡曾對少帥說,蔣介石不用人才,只用奴才。少帥說何應欽就是一個奴才。他說,“西安事變”發生後,西安方面知道南京有些人有野心,想藉機除掉蔣介石。少帥說他知道何應欽有很大的野心,但不怕他,是怕蔣的學生,也怕一旦西安方面和中央軍打起來,西安方面因兵少彈藥少,絕對打不過中央軍。少帥說,有一次蔣先生對何應欽說:“你把軍服脫下來,你走。”何不敢走,少帥說:“若蔣先生要這樣罵我,我真會把軍衣脫下來就走。所以我看不起何應欽。”張學良稱,何應欽從來就沒被重視,也沒有實權,沒帶過兵,如果他是何應欽,早就不做了,跟著李宗仁叛變,奴才一個。
J.張學良說,“西安事變”如殺死蔣介石,則中國必大亂,結果到何應欽這種人手裏會更壞。張學良還批評同屬東北人的齊世英,他說:“這個人反對我很厲害,他是國民黨,他是CC。這個人很不守規矩,從小野心就大,東北的黨務就在他手裏,他專門在東北對我搗亂。……這個人是個很有能力的人……病重時我去看過他。”
甚少人受到張學良的欣賞,在這少數人中,周恩來屬第一名。少帥說,“西安事變”後,周來到西安,蔣本不願見周,後來見了,只見一次,周看到蔣即叫:“校長”,周在黃埔軍校做過政治部主任。少帥說,後來在西安主事的都是共產黨、周恩來,“周恩來的人好厲害,他們都控制住了,連我的部下、楊虎城的部下都聽他的,他說出的話很有理。這個人好厲害,不但會講,也能處置事情,是我佩服的一個人。”
另一個共產黨員李克農,也是少帥欣賞的人,在1936年1月,少帥曾和負責中共情報的李克農在洛川秘密會面,少帥說,李克農這個人好厲害,很會說話,對東北軍影響很大,王以哲受其影響很大。80年代初,葉劍英公開證實王以哲是中共黨員。張學良雖係虔誠的基督教徒,然漫長的冷月寒風和忍辱負重,卻無法消除他那剛烈不阿的火焰之氣,他終於在口述歷史中傾吐了積存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鬱結。
K.張學良的心直口快,可見於他對「飲食男女」的率直表露,他說:「人哪,就是一張紙在那兒蒙著臉,你別把那張紙拽開,你要拽開了,就揭開了這個後幕,那不一定是怎麼回事兒!」還以南宋著名理學家同親姪女上床一事為證。他對訪客滔滔不絕眉飛色舞描述自己年輕時同十一個貴婦人的婚外情,包括定統皇帝御弟溥傑(曾被著名畫家黃永玉斥罵為「狗漢奸」)的原配妻子唐怡瑩、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的女兒、外交部長王正廷的妹妹、駐美大使葉公超的嫂子以及他自己的表嫂。一九九一年,九十歲的張學良旅遊紐約數月,一直都住在已故的中國銀行總裁貝祖貽(著名建築師貝聿銘之父)公館,出雙入對,毫不禁忌,還常常公開說「趙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在公眾場合愛講葷笑話,還作了一首打油詩自嘲「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以致於「可敬的人」聞言對「可愛的人」就恨入骨髓了。本書輯錄的張學良有味語錄如下:「我太太于鳳至罵我是拉圾馬車」、「我比西門慶偷情五要件,潘驢鄧小閑還多一件:我有權勢!」、「宋美齡美如天仙,我跟他約會了幾次。」、「溥傑對我很好,我跟他太太好,他也知道我跟他太太好。」、「于鳳至和我手下的參謀好,我知道他喜歡她,特意派他跟她外出辦事,讓他倆開房間」、「假如不是西安事變,我不知道我將會有多少女朋友」、「到紐約住貝夫人家,是我一生最快樂的日子」。還有一些鮮為外間所知的秘聞以及他的內心世界:「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一度遊說我登基做東北皇帝」、「文人是蛆虫,我最看不起文人,他們只會拍馬,圖個水漲船高」。他的內心似乎充滿了矛盾,既要說「我同情共產黨,可以說我就是共產黨」,卻又說「歡迎我回大陸幹什麼?貓兒給耗子舔鼻樑骨!」,對他四弟張學思在解放軍海軍參謀長任上被紅衛兵活活打死一事卻冷酷地說「這只能怪他自己激動暴躁」。
肆、心得:
胡適說:「傳記的最重要條件是紀實傳真……最要能寫出傳主的實在身份、實在神情、實在口吻,要使讀者如見其人」,諸如唐德剛訪問張學良的十一卷錄音帶、郭冠英訪張錄像、哥大張學良口述史料、傅虹霖著《張學良與西安事變》、遼寧省官方檔案,自廿年代至九十年代有關張學良的中外傳媒報導、專訪以及他本人的電文、演說、日記、雜憶、隨感、筆記等凡卅萬言,再加上張學良與其近親跨度一個世紀的生活照片二百五十餘幅,連在幽禁地孔宋公館、湖南鳳凰山、奉化雪竇寺、貴州龍崗山、貴州開陽、台北北投、新竹井上溫泉的伉儷倩影,以及他與歐美外交官、諾貝爾獎得主蕭伯納、班禪喇嘛的合影,還有趙四小姐的儷影自花樣年華至白發老嫗,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向各階層讀者和史學工作者呈現了一個鮮活、真實的張學良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即便是如此歷史事件還是有不少疑點與真相未能透明化成了千古之謎。是讀完本書的心得。
伍、註釋:
張學良與西安事變,本件內容除字型外與原件同。
陸、參考資料:
1.張學良著∕張志宇校注,《雜憶隨感漫錄:張學良自傳體遺著》,出版社: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期:第一版第一刷,2002年6月,定價:200元,平裝181頁,ISBN:957-99174-6-9。收藏於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編號:782.886.1172-20。891864。
2.傅虹霖著∕唐德剛序,《張學良與西安事變》,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出版日期:1989年06月15日 定價:250元,平裝416頁,ISBN:9571302236。收藏於國立中興大學圖書館,編號:782.886.1173-2C.1。618575。
3.竇應泰著,《張學良三次口述歷史》,出版社:華文出版社,出版時間:2002年6月1日,平裝422頁,ISBN:7507513408。
4.張學良自述∕王書君僎編,《張學良口述自傳》(繁體),出版社:香江時代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8月,平裝535頁,ISBN:ISBN 0-9760228-0-X。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