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期末分組上台報告簡介。同組不做,結果整份報告我一人完成分數最高。同組分享,分數自然比我低許多。老師規定是介紹一個歷史人物。好笑的是一大堆同學多介紹棒球員,還是還活著同一人。那些學生程度混的太明顯。我有專長研究領域,一口氣另做三份報告備用,因有時間限制只介紹了土爾扈特部渥巴錫汗這份。拿下全班第一高分。可惜完稿電子檔毀壞,看到這草稿往事如昨。真是美好回憶阿。花在仔細研究時間很長,少有玩樂是很平常。

1.當時為了瞭解土爾扈特部歷史,個人閱讀了趙爾巽等撰:《清史稿》第九冊,卷七十八,志五十三,地理二十五,外蒙古,頁二四四二、頁二四四五〜頁二四五0,中華書局19767月第一版。有記載土爾扈特部相關史料。

 

2.土爾扈特部,是厄拉特蒙古四部之一。17世紀初遷到伏爾加河下游沿岸,於1771年重返新疆。有人認為他們是克烈部之後,認王汗是他們始祖。

 

3.歷史的記載中,土爾扈特部落的先祖是王汗,亦稱翁罕。據波斯歷史學家拉施特《史集》記載,王罕所率領的是克列特部((《史集》第297頁。第一卷,第一分冊,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克列特”一詞,蒙古語古老的形式是erle(客列亦惕)現在發音為ere。土爾扈特一詞與克列特有著密切的聯繫,“克列特”有“包圍”、“警衛”的意思,因為王罕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確曾充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衛。而土爾扈特方言中“護衛軍”亦稱土爾扈特(ougu),因此,克列特便稱為土爾扈特。從古老的族源學考證,“克列特”原是土爾扈特部落的一個姓氏,王汗的姓就為“克列特”,以後發展成為一個氏族。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清政府設立的烏納恩素珠克圖舊土爾扈特南路盟,其中最大的一個旗就是“克列特”旗,也就是汗旗,各代汗王均屬此旗。其分佈地域最廣,人數最多,文化素質最高,權力最大,歷史最悠久。在西蒙古專門使用的一種蒙古文字托忒文中,“土爾扈特”一詞的詞根中還有“強大、強盛”的意思,在蒙古族普遍使用的胡都木文中,客列亦惕一詞的詞根中也有“強大”、“強盛”之意。土爾扈特一詞從客列亦惕一詞演變而來,土爾扈特無論從哪一種蒙古文字中,都能找到“強大”、“強盛”之意的詞根。還有的史學家認為,土爾扈特人善於騎馬作戰,繳獲俘虜較多,並融合於自己的部落,逐步形成了一個強大的部落,部落實屬強大,因而有了“強大、強盛”的名稱((巴德利著《俄國、蒙古、中國》上卷,第一冊,第97頁,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漢文原來翻譯“土爾扈特”一詞還有“剩人”、“餘人”或“剩下的部落”、“餘下的部落”的意思,意為剩餘在俄國的最後一批人、一個部落。對“土爾扈特”一詞還有一些其他的解釋,但第一種說法學術界認為,有一定的理由,更接近事實。

 

4.外文書籍中稱“土爾扈特部落”或總稱1628年西遷至俄國土爾扈特部落為首的衛拉特各部為“卡爾梅克”、“克爾梅克”、“哥爾梅克”、“禹爾梅克”,這些都是漢語的音譯。“卡爾梅克”這一名稱,是巴什基爾人看到伏爾加河沿岸來了一群遊牧民,驚呼為卡爾梅克,按巴什基爾語(alm.almn),其意為“遷移者”、“遷涉者”、“流浪者”、“西遷者”。這一詞意,均被漢、俄、蒙文史學者直譯。據帕拉斯的說法,是“留下”“留下來的人”之意,是根據民族詞源學(動詞)卡爾馬克(ma)即留下之意,它似乎表示那些留下的信仰佛教的土爾扈特人,以區別於那些皈依東正教的土爾扈特人((東方文獻編輯部主編《巴托爾德文集》第五卷,第538頁,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68年版。))。還有一層意思是:1628年後和鄂爾勒克領導土爾扈特部落西遷至伏爾加河沿岸定居,一些人思鄉心重,暫時回了準噶爾盆地。“留下”、“留下的人”就是指當時定居的土爾扈特部落,而沒有回準噶爾的部落人。據伯希和《卡爾梅克歷史評注》第一節《給卡爾梅克人起的各種名稱》一文中費舍爾的看法,卡爾梅克是“高帽子”的意思;文森認為,之所以如此稱呼卡爾梅克人,是因為他的頭上的帽子高高隆起,有高帽子的意思。

 

5.對於“卡爾梅克”一詞的使用範圍,科特維奇在他寫的《有關1718世紀對土爾扈特人關係的俄國檔案資料》中提出:在俄國和外國的檔案材料中,常使用三個術語來表示俄國的衛拉特人:“土爾扈特”出自蒙文史料;“卡爾梅克”出自俄文史料;“客列亦惕衛拉特”出自中國漢文史料。據布萊特耐德爾的說法:“卡爾梅克”一詞,在1398年已為人知曉,“留下”、“留下的人”的詞意,似乎是表示那些異教徒衛拉特人,以區別於皈依伊斯蘭教的東幹人。而“卡爾梅克”這個詞以後表示那批住在伏爾加河、頓河、烏拉爾河一帶的衛拉特人,已習慣於“卡爾梅克”這個名稱,而遺忘了古名——衛拉特、客列亦惕、土爾扈特(伊·亞·茲特拉金著《準噶爾汗國史》第5頁,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64年版。)

 

6.土爾扈特一詞的語源、含義,蒙古史的學者存在著不同的看法,都在努力發掘充足的歷史涵義和語言依據,因此,“土爾扈特”一詞的確切含義有待於深入研究。

 

7.新土爾扈特部二旗:在科布多城西南。至京師七千餘里。元為乃蠻國,太祖滅之。後為和林行省所屬地。明屬衛拉特。初,始祖翁罕裔捨稜為準噶爾台吉。七傳至貝果鄂爾勒克。其長子卓立甘鄂爾勒克,即徙牧俄國一支之祖。數傳至渥巴錫,來款,賜牧新疆,號舊土爾扈特。其次子衛袞察布察一支,依準噶爾,傳至捨稜,為準噶爾台吉。大軍征准噶爾,捨稜奔俄。乾隆三十六年來歸,編佐領,設札薩克,賜牧,號新土爾扈特。二旗:曰新左旗,曰新右旗。自為一盟,曰青色特啟勒圖。隸科布多大臣兼轄。………。

 

8.額濟納舊土爾扈特部一旗:在阿拉善旗之西,當甘肅甘州府及肅州邊外。袤延八百裡。至京師五千五百餘里。本漢居延縣地,張掖郡都尉治此。後漢安帝時,改置張掖居延屬國,別領居延一城。獻帝建安末,立為西海郡。魏、晉因之。永嘉以後,地屬前涼、後涼、北涼、西涼,相繼割據。元魏為涼州所轄地。隋、唐為甘州、肅州北境。大歷中,陷於吐蕃。宋景德中,地屬西夏,曰威福軍。元,亦集乃路,屬甘肅行中書省。明,甘州、肅州二衛邊外地。元臣翁罕裔。明季為準噶爾所偪,徙居俄境之額濟拉河。額濟拉即窩爾吉譯音之變。土爾扈特居俄久,常遣使入貢。康熙四十二年,其汗阿玉奇之嫂攜其子阿喇布珠爾入藏禮佛,准噶爾阻其歸路,乃款塞乞內屬,賜牧色爾騰。旋定牧額濟納河。雍正七年,封多羅貝勒。乾隆十八年,授札薩克,世襲。佐領一。以來歸在先,故亦稱舊土爾扈特。不設盟長。………。

 

9.明朝的瓦剌,清朝時稱為厄魯特(Eleuth)或作額魯特蒙古,居於天山北路。其中,可分為四部:準噶爾部(Dzoungar)居伊犁河一帶(綏定)、杜爾伯特部(Dorbot)居於今北疆額爾齊思河中上游地區(丞化)、土爾扈特部(Turugut)居於今新疆塔城一帶(塔爾巴哈台)和碩特部(Khosot)居於烏魯木齊及以東地區(迪化),四部不相統屬自為長,稱為四衛拉特(Uirad) (即瓦剌)。此四部原先均在天山之北,阿爾泰山之南聚牧。

10.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由於土爾扈特部長和鄂爾勒克(Kho-orlak)與準噶爾部的巴圖爾渾台吉(Batur-taiji)交惡,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年),和鄂爾勒克決定放棄傳統的游牧地塔爾巴哈台(Tarbaghatai)及額爾齊斯河(Irtysh R.)中游草原,率領土爾扈特大部及部分和碩特、杜爾伯特約五萬帳大舉遷徙至額濟勒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Volga R.))流域南北兩岸草原。

 

11.遠離蒙古的異鄉生活了一百四十多年。擺脫准噶爾部的威脅,但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又墜入了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特別是阿玉奇汗於西元1724219日(雍正二年),土爾扈特內部為爭奪汗位陷於紊亂,長達半年多,至1724年,其間俄羅斯力量強烈介入,至同年九月始塵埃落定,由策凌敦多克(或作車凌端多布,係阿玉奇汗之子)嗣立和策倫敦羅卜之後,土爾扈特人處境更為艱難。俄國不僅迫使他們稱臣,而且還直接干預汗位的繼承等內部事務。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

 

12.1761年(乾隆26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敦羅卜喇什去世,其19歲的兒子渥巴錫(Ubasi)繼承汗位。渥巴錫繼位後,沙皇俄國更變本加利地奴役和控制土爾扈特人,縮小他們的牧場,俄土之戰爆發時征調大批土爾扈特兵,與土耳其人進行戰爭,讓他們為俄國賣命,使數萬土爾扈特人喪生戰場。

 

13.土爾扈特人民在盼望早日擺脫沙皇的統治。在此情況下,渥巴錫與策伯克多爾濟、舍棱等首領會商,決定東返中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在年僅29歲歲首領渥巴錫的率領下,採取乘敵不備,先發制人的策略,派精銳部隊突襲殲滅俄國駐軍。然後率部三萬三千多戶,十七萬餘人分成三路啟程東遷,迅速穿過冰封的烏拉爾河,進入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擺脫了俄國女皇葉卡德琳娜二世的俄軍和哥薩克騎兵的追擊。扶老攜幼,趕著牲畜,戰勝疾病和沙漠,行程萬餘里,經過六個月的艱難跋涉,人馬損失過半,全民族僅剩七萬人。

 

14.踏上征途的土爾扈特人,在前有哥薩克攔截,後有俄軍尾追的緊急形勢下,渥巴錫把起義大軍組織得井井有條,一支精銳部隊作為開路先鋒,接著是婦女、老弱、車輛牲畜等輜重隊伍,再次是渥巴錫率領的二萬騎兵殿后。他們只用了八天時間,就到達烏拉爾河,把尾追之敵遠遠地拋在後面。先頭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烏拉爾河上的俄國據點,使大隊人馬安全地從冰上過河,順利地踏上了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

 

15.在長征途中,土爾扈特人在渥巴錫的率領下,戰勝了各種艱難險阻。在他們踏上哈薩克草原不久,一支外翼隊伍遭到了哥薩克的突然襲擊。這是一次慘絕人寰的戰鬥,由於土爾扈特部以分散的隊形趕著大批的牲畜前進,在受到襲擊時還沒來得及集中力量,便展開了白刃搏鬥,致使九千名戰士壯烈犧牲。二月初,土爾扈特的東進隊伍來到奧琴峽谷,山口被一支龐大的哥薩克騎兵搶先佔據,整個隊伍無法前進。在這緊急關頭,渥巴錫指揮若定,親率五隊駱駝兵從正面猛攻。策伯克多爾濟則率領一支訓練有素的槍隊從後面襲擊,徹底殲滅了攔截之敵,為犧牲的同胞報仇雪恨,使大隊人馬順利通過了峽谷。

 

16.土爾雇特部經過多次激烈戰鬥,大批人員犧性,大量牲畜死亡。嚴冬過後,酷暑來臨,在漫長的征途中,疾病侵襲,饑餓折磨,疲憊不堪的隊伍扶老攜幼,在艱難中苦苦掙扎。當到了土爾階河的時候,又突然遇到俄軍兩萬多人的嚴密封鎖,在這生死存亡的嚴重關頭,渥巴錫召集各部首領,動員大家團結抗敵,堅持到底!策伯克多爾濟在會上慷慨陳詞:“如果走回頭路,每一步都會碰到親人和同伴的屍骨。這裡是奴隸的國度,而中國才是理想之邦,讓我們奮勇前進,向著東方!向著東方!!”這一席激昂的陳詞,尤如戰鼓擂響在每一個戰士的胸膛。土爾扈特人民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在強大的敵人面前以一當十,奮不顧身,擊退了攔截部隊,強渡土爾階河,機智地擺脫了追擊的敵人,迅速向南跨入伊遜草原,越過沙俄邊界小堡坑格勒圖拉,終於踏上了祖國的領土。西元17717月他們來到伊犁西南塔木哈卡倫附近。

 

17.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初,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等人在色布騰巴爾珠爾的帶領下抵達木蘭圍場。九月八日舉行覲見之禮,乾隆皇帝並以蒙古語垂詢渥巴錫,並賜茶食招待渥巴錫等人。九月九日,渥巴錫等人與朝廷王公大臣、蒙古王公等人參加乾隆皇帝的賜宴。九月十七日抵達熱河避暑山莊,乾隆皇帝傳諭渥巴錫等人,頒布冊封的諭令。並在普陀宗乘之廟樹立《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兩座巨型石碑以記其事,渥巴錫遂將祖傳腰刀進獻給乾隆皇帝。

 

18.同年九月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加封渥巴錫為卓里克圖汗,負責管轄裕勒都斯舊土爾扈特蒙古烏納恩素珠克圖盟南路四旗(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任盟長,渥巴錫遂將祖傳腰刀進獻給乾隆皇帝。

 

19.公元177519日(乾隆39128日),渥巴錫病逝,終年33歲。長子策凌那木扎勒襲位。至此,土爾扈特部成為大清帝國藩屬。這就是現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起源。

 

20.1775年1月,渥巴錫不幸死於天花,臨去世前給西蒙古人民留下遺言:“安分度日,勤奮耕田,繁育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禱。”

 

21.在土爾扈特部眾東歸後第一個秋冬,一場瘟疫悄然而至。“幾個月的時間出痘而亡者。已達3390人,就連渥巴錫的母親、妻子、幼兒都出痘而亡(馬汝珩,馬大正著《漂落異域的民族》)。”他們屍骨安葬在今天天山南麓一條寬闊山谷的向南出口處,背靠天山,面臨一片戈壁荒漠。

 

22.渥巴錫率部內附的英雄壯舉,震動了當時的中國與西方世界,正如愛爾蘭作家德尼賽在《韃靼人的反叛》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從有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韃靼民族跨越亞洲草原向東遷逃那樣轟動於世,那樣令人激動的了。

 

23.1770年秋在伏爾加河東岸的一片叫維特梁卡的白樺林子裡渥巴錫舉行事關土爾扈特部前途命運的秘密會議。正是這次會議決定了土爾扈特部從此踏上充滿艱險苦難的東歸之路。參加會議的除渥巴錫以外,還有其他5位,他們是策伯爾多爾濟、舍楞、巴木巴爾、阿嘉庫倫寺主持書庫爾洛桑丹增大喇嘛、達什敦多克。

 

24.策伯爾多爾濟,是渥巴錫的堂侄,但比渥巴錫年齡大,足智多謀,他以後成為渥巴錫領導土爾扈特部東歸忠誠可靠的有力助手。

 

25.舍楞,原屬土爾扈特部,是和鄂爾勒克叔父衛袞察布察齊的六世孫。舍楞的先祖沒有跟隨和鄂爾勒克西遷伏爾加河流域,而是附牧伊犁境,為準噶爾屬台吉(祁韻士著《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劄薩克弼哩克圖郡王舍楞列傳》)。1757年(乾隆十二年),他隨阿睦爾撒納反清作亂,兵敗後退居博爾塔拉。次年,為清軍副都統唐喀祿窮追,無奈之下舍楞“使詐降計,誘唐喀祿赴營伏兵殺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滿文月析檔》《色布騰巴勒珠爾奏土爾扈特部入俄及歸來情形折》(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十二日)然後,舍楞率領殘部人馬投奔土爾扈特部渥巴錫那裡。在渥巴錫策劃東歸之時,他對渥巴錫說:“不久前我才從準噶爾來,那裡的道路和土地我都熟悉,現在那兒牧民較少,如能安全抵達,你在那裡可不受別人欺侮。”

 

26.巴木巴爾,渥巴錫的堂弟。為人從容穩重、誠實守信,善於交友,消息靈通,沒有和渥巴錫爭奪汗權的野心,對渥巴錫十分忠誠。主管汗國的保密保衛工作並且負責搜集東歸的情報。

 

27.達什敦多克,渥巴錫的表兄,負責土爾扈特汗國財政和後勤。為人練達,善於籌畫,處事深謀遠慮,精細周到。他為了保證東歸的物資供應,提前一年就製造許多精良的戰車、幌車、武器和器具,儲備了大量的糧食、乳酪、肉乾和軍需品,為東歸做了物資上的充足的準備。

 

28.蒙古族支系繁多複雜初接觸的人容易混淆。如土爾扈特、布里亞特、卡爾梅克、哈扎拉族、愛馬克族等等。

 

29.書庫爾洛桑丹增大喇嘛,土爾扈特部的宗教領袖,也是渥巴錫的又一個堂兄。他7歲時送到阿嘉庫倫寺做滿金,表現靈異,甚得洛桑六世主持喜愛,被派往西藏達賴喇嘛處學習。經過多年的努力,學完主要經典後回到了土爾扈特汗國。後深得廣大僧眾的尊重,洛桑六世圓寂後,繼任洛桑七世喇嘛。16694月,渥巴錫召集決策層領導人決定東返祖國,洛桑丹增認為時機不成熟,但決策層都同意汗的意見,萬不得已,他向渥巴錫傳達了七世達賴喇嘛“斷言”:“1770年1771年是土爾扈特人走向光榮的兩年,也是離開俄國最為有利的兩年(帕裡莫夫著,許淑明譯《卡爾梅克族在俄國境內時期的歷史概況》)。”他適時傳達斷言,成為土爾扈特部東歸一個重要精神動力。

 

30.該劇由蒙古族著名導演塞夫、麥麗絲夫婦執導,匯聚馬景濤、寧靜、斯琴高娃等實力明星,斯琴格日樂、齊峰等蒙古族青年歌手以及眾多俄羅斯演員的30集大型史詩劇《東歸英雄》,該劇是塞夫、麥麗絲夫婦繼電影《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東歸英雄傳》之後合作的最後一部作品。20059月,塞夫因肺癌去世,麥麗絲一人獨自扛起重任,完成拍攝。1993年,塞夫和麥麗絲夫婦共同執導的電影《東歸英雄傳》獲獎無數,那時起兩人就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要把這場可歌可泣的民族回歸壯舉再度搬上電視螢幕。1997年,夫婦倆曾專程前往俄羅斯為拍攝電視劇搜集資料,而該片編劇趙玉衡也為該劇嘔心瀝血,並在創作完成後去世。該劇於20057月在新疆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正式開拍,大部分場景都在俄羅斯和中國兩地拍攝,新疆的外景地主要包括巴音布魯克草原、天鵝湖、開都河等地,均是國家重點生態保護區,風景秀麗,有大量珍禽奇獸。觀看此片時不僅能看到土爾扈特蒙古民族蕩氣回腸的大遷徙,更能看到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並且欣賞到綺麗的少數民族服裝和悠揚舒緩、美妙溫婉的蒙古族音樂。

 

31.電影部份《東歸英雄傳》劇中擔任主角的巴森是成吉思汗的二兒子察合台的後裔。這部電影個人還沒看過實在可惜,但巴森主演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電影與電視劇《成吉思汗》劇情人物雖有少處錯誤但值得一看。

 

32.陳維新著《乾隆時期土爾扈特部歸屬問題交涉》《故宮學術季刊》24卷第2期,200612月。

陳維新著:<清末新政在外蒙古>,《故宮文物月刊》21卷第1025020041月。文獻足徵──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

陳維新著:1.<中俄兩國霍爾果斯河界圖解密>,《故宮文物月刊》26卷第430420087月。

陳維新著:<嘉慶時期中俄外交禮儀制交涉>,《俄羅斯學報》第6期,20080601

柳澤明著:《從檔案史料窺見清代中俄關係——以十八世紀為主》,文獻足徵──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討會。

《文淵閣四庫全書》之《異域錄》電子書,博學堂,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第九冊,卷七十八,志五十三,地理二十五,外蒙古,頁二四四二、頁二四四五〜頁二四五0。中華書局19767月第一版。

滿琳著:《土爾扈特女兒》,農村讀物出版社,200461日,頁數316頁。

劉學銚著:《土爾扈特蒙古源流考證與校補》蒙藏委員會,1970年。

李丹慧著:《當代中國史研究》<1969年中蘇邊界沖突:緣起和結果>,1996年第3期。

明驥著:《中俄關係史》(上冊),三民書局,20061101日。

明驥著:《中俄關係史》(下冊),三民書局,20080601日。

李齊芳著:《中俄關係史》,聯經出版公司,20010601日。

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研究》,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1年。

李雲漢著:《中國現代史》三民書局,增定二版一刷,200501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 的頭像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