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地英雄影片觀後感

因為我有這部影片,所以全片前後觀看了達六次之多,反覆來回倒轉查明一眼看過去不清楚之處,所以能對內容與心得有比較深入的剖析和探討。對於劇情雖有描述但重點是放在影評、錯誤與疑問、觀後感,分析並加註釋。

壹、影片資料:

中文片名:天地英雄

英文片名:Warriors of Heaven and Earth

導演、編劇:何平

主要演員:姜文、趙薇、中井貴一、王學圻

貳、劇情、影評:

甲、劇情:

一、這是描述一個發生在西元700年盛唐時期大漠邊關的傳奇故事。當時中國西部跟阿拉伯及中東的文化互相交流,在詭譎壯麗的西域,絲綢之路便是相互來往的通道,唐朝軍隊不斷奮勇抗對突厥人捍衛著邊關。 

二、盛世的唐朝,日本傾慕中國文化,派遣優秀人才渡海來學習典章制度。若干人帶著簡單行李,背負著國家的期望,到陌生的國度-唐朝,從語言學起,到全盤接納漢文化,然後帶回自己的國家,再度擔任「種子教官」,這樣的生涯,可能一晃眼就大半輩子,連父母也見不上幾面,就像劇中來棲大人那樣,十三歲坐船來唐朝,故事開始時有說已在唐朝待了二十五年等於年近四十歲了。

三、日本遣唐使來棲大人(中井貴一飾)一個自十三歲就來中國學習交流的遣唐使。思鄉情切的他必須完成緝捕「屠城校尉李」的任務,才能回到日本祖國。屢次請求回國而被皇帝以藉口多磨練的理由,派往西域緝拿逃犯。屠城校尉李(姜文飾)戰功卓著並被他的下屬擁護和愛戴。因與他的上司發生意見分歧,不願屠殺突厥的俘虜,一些手無寸鐵的老人、婦女和孩子而違抗軍令被朝廷通緝,開場沒多久,來棲和校尉李在小村上一場生死對決,來棲三招之內無法拿下屠城校尉李而允諾他日在長安城再分勝負,此時碰上來棲受託護送的將軍之女文珠(趙薇飾)及護送經書的朝廷駱駝商隊,運輸一種神秘力量的文物(釋迦牟尼的舍利子-佛骨),而這文物正是要獻給唐朝皇帝。影片中舍利子象徵著能一統西域大小佛國,產生了覬覦駝隊的響馬子安(王學圻飾)出現,他統治著絲綢之路上大馬營周圍的地區。喜歡彈奏二胡音樂和素色服裝。有著中國人的特徵,長長的髮辮,藍色的眼睛告訴人們他來自在遙遠的西部。而響馬子安的背後,還另有主謀突厥可汗,一場生死大戰就此展開。

乙、影評:

一、導演在影片有水準但野心過大,似乎想拍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氣魄,片中人物以來棲大人與屠城校尉李最主力描述,戰鬥場面緊湊盛大,長髮蠍子巫老二、馬掌匠白禿子、一盞燈麻棍、獨眼鷹曹鍵、沙漠白狼燥子模,像似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的外號,在片中凸顯其特色,也有如地虎那個小孩子穿插笑料,只是劇情和若干人物刻劃不十分清晰而有些瑕疵。同時劇中的人物多不具備偉大的人格,但也沒想去貪圖佛陀舍利子(佛骨)與不義的富貴,在命運逼迫下必須走向英雄的絕路。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事件,讓他們用悲壯的死來終結自己,他們寧可一生過著娶妻生子,享受與世無爭的平庸日子。這是劇中描繪逆境下的小人物創造出來的偉大心路歷程,意思是小人物仍可成就大事。 

二、在磅礡陽剛的影片裡,女人只是過客,只是旁觀者,男人間的故事由文珠來敘述,由文珠來作結,化作傳奇的卻是男人。導演把人物性格立體化的功力不凡,光是校尉李一個「刀下留人」的簡單動作,就成功突顯其耿直。兄弟間兩肋插刀的默契從無須言明(例如搶著去拿水袋),到冷冰冰的一句「我是不想讓你們的媳婦當寡婦」、「不能讓麻棍的孩子一出世就見不著他爹」,就能表現出最真誠的體諒與信賴。忠肝義膽的士可殺不可辱情操,出現在挺身前行取水的大無畏赴死舉動中,也成就了慢動作鏡頭裡「老不死的」這個老驥伏櫪的角色,以身祭井的蒼茫悲壯。幾乎把黑澤明式的日本武士道、美國西部精神恰當地揉合後,注入中國式任俠情懷的浪漫再現。細細檢視響馬子安大人的鮮明特色,也許他跟文珠及突厥人一樣,註定只是妝點漢人英雄氣概的華麗壁紙。影片無餘力去探討來棲、校尉李兩人國家認同,片尾後段來棲大人與校尉李兩人只是大約說個出生地,把日本點名出來,述說來大唐的源由,從中看出校尉李從小到大只是個軍人,甚至沒聽過遣唐使一事,無法明瞭世事變遷,也就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無奈。

参、錯誤或疑問與觀後感:

甲、錯誤或疑問:

一、影片中響馬子安大人在飲酒時身後的西域歌舞女郎身上的胸罩式樣服飾,似乎不符合時間。但如果是束胸布和纏腰布,或諸如此類的東西,我認為尚有可能。因在西元2500年前的古希臘,人們將長方形的布料捏出層層皺褶,地中海區域的服裝大多是這種樣式。所以看了影片而有了這個疑問。

l   依據我知悉與考證,說法一:就中國歷史而言有人說是由楊貴妃開始的,由她的一種類似肚兜外穿的習慣一直慢慢演變而成的。內衣樣式都像肚兜。在歷代的稱呼,漢代稱抱腹、心衣。魏晉稱兩當。唐代稱訶子。宋代稱抹胸。元代稱合歡襟。明代稱主腰。清代稱肚兜。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稱小馬甲。如果看了下面說法二與三,則唐朝以前時期應沒有那種“胸罩式的概念”才對,所以我認為不符合出現的時代。

l   說法二:十五世紀歐洲出現用繫帶束緊以貼合身體的女性服裝,但不能算是真正的緊身內衣,十六世紀上半葉的西班牙貴族宮廷出現的第一件緊身內衣(corps),這種內衣在胸前、兩側將鯨鬚、獸骨當作「支柱」,成為一種固定、支援、塑造身型的內衣。而類似胸罩的緊身衣(corse)是在十八世紀時逐漸分上下兩件(束胸及束腹),第一件前部開襟、內襯鋼條的緊身內衣是由法國內衣商朱利安‧若斯蘭於1829年發明的,這種內衣無需別人的幫助,自己就能穿脫,但是直到1850年才流行開。1889年巴黎的緊身胸衣(Corset)裁縫赫蜜妮嘉杜娜(Heminiecadolle)將她發明的一種分開兩半的對稱花邊胸衣加以改良,以棉布和絲稠製成接近現代化的胸罩,在巴黎取得發明專利權。

l   說法三:1903年,英國摩根改良緊身內衣,獲得專利,是胸罩的雛形。1913年瑪麗雅格(Mary PJacobs)是第一個創造出與今日胸罩相似的人,她在1914年取得專利權。但她將專利權以1500萬美金的代價轉售給華納兄弟馬甲公司(Warner Brothers Corset Company)。胸罩(brassiere)在法文中是指新生兒或尿布類的單字,胸罩第一個正式名字是“乳房支撐物”。在1904年首次被收入法蘭西的辭典中,英語於1913年被記載於牛津英語大辭典。

二、影片中來棲大人與文珠趁黑夜牽馬逃離時,打死突厥侍衛並穿著其黑色板金盔甲逃走,其黑色的全套鋼製板金盔甲出現時間似乎不對。

l   依據我知悉與考證,鎖子甲在歐洲使用了約1000年,從14世紀開始,發明用熟鐵澆鑄的板甲,因在甲冑關節處理的工藝不良,關節部份為鎖子甲代替,為板金甲與鎖子甲的混裝。到了15世紀與16世紀,甲冑關節處理工藝的改善,鍛打工藝的更精進,使用軟鋼製全板甲出現。板金甲防護力比鎖子甲更優秀,且鎖子甲就跟穿一件厚外套一樣,其關節活動受到鎖子甲的影響,但板金甲的關節部份是可活動的,行動比鎖子甲更為靈活。板金甲的胸甲厚約2mm,由軟鋼鍛打,防護力可抵禦稱雄歐洲300年的英國長弓,在14151025日阿金庫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與1513年英格蘭人在佛洛頓(Flodden)戰役擊敗蘇格蘭人的戰役,可以看到長弓對板金甲的作用是微乎其微。所以影片中的時間似乎提早了。

三、佛骨是否在唐朝時期迎回來的?“佛舍利”,與“佛指骨舍利”是否一樣呢?

l   依據我知悉與考證,拜讀過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景富一篇13000字的研究論文《法門寺佛指骨舍利與玄奘大師的關係揭秘》。該文指出研究員陳景富認為,是人們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師去西天取經時,請回了佛指骨舍利,並密藏於法門寺。該文也說“佛舍利”是印度僧人給隋文帝的。這中間有待再研究,比較相關資料確定的是,唐代共七次迎佛指骨舍利子。唐代七次迎佛骨,迎奉的是佛指骨舍利。範圍都在中國法門寺內舉行,並未從外國迎入。影片中所迎的佛陀舍利子,無法確定是哪一種類舍利子,中國奉迎佛骨舍利未見血腥爭奪記載。

乙、觀後感:

一、全片是以釋迦牟尼的舍利子(佛骨)【註一】為主線,以迎佛骨歷史事件為主改編的劇本。其中光芒的射出,象徵著佛法的偉大。將三千大千世界(光芒穿越高空形成雲朵狀再穿越另一個空間)與六道輪迴(在洞穴中顯現的壁畫與最後光芒照射死亡的突厥士兵與主角、反派等一行人)彰顯出佛法神奇與偉大(銷融手中兵器,化干戈為玉帛)包含在內,說『一切有為法』【註二】。

二、按常理發展駝隊最後應該會被奪,可是神蹟的出現覺慧法師由死復活又再死,除去了響馬子安與突厥使者等人,最終來棲大人的死(斷氣前說要回家見母親的話語真是雙關語)也意味著人死終究不能復生與好人未必長命的宿命道理。以及突然將鏡頭轉到長安大殿台階上文珠與校尉李最後結局的對話,片尾充滿神話與驚奇,但明顯結局鋪陳有些快速草率。

三、我認為主題真正的涵義,在片尾浮現的字幕卡『當這智慧的光芒從皇宮發射出來時的那一剎起,中國唐朝這個偉大的帝國開始了太平盛世』中明確表達。佛陀舍利子最終只能匹配大唐,代表中國至上的身分,其他國家是不符合擁有的道理,散播著的漢人大一統思想。我認為任何導演都會有如此自己的中心思想。 

肆、註釋:

【註一】:唐代共七迎佛(指骨)舍利,貞觀五年(西元631年)唐太宗接到了篤信佛教的岐州刺史張德亮的表奏,說法門寺坍塌毀壞情況,申請重修,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開啟法門寺塔基,在當地舉行儀式,供奉塔下瘞藏的佛指骨於寢殿,未迎送到京城長安。第二次在唐高宗顯慶四年(西元659年),次年顯慶五年(西元660年)正月十一日下詔,迎奉佛指骨於東都洛陽,佛指骨在東都供養三年,龍朔十年(西元662年)奉還法門寺地宮。第三次是長安四年(西元704年),女皇帝武則天命鳳閣侍郎崔玄韋和華嚴宗實際創始人高僧法藏、綱律師等到法門寺迎奉佛指骨,佛指骨行至京師長安,正逢古曆元日除夕,西京留守會稽王率所屬五部官員前往迎接,在崇福寺停留。年節中在此禮拜供養後,起程奉送東都洛陽,供養在東都宮中明堂。唐肅宗上元元年(西元760年)第四次迎奉佛指骨的活動,派遣法燈和尚、中使宋合禮、京兆府尹崔光遠到法門寺開啟地宮,迎奉佛指骨於京師禁中道場。《舊唐書•德宗紀》記載第五次詔迎佛指骨的情況,相隔不到30年,才28年,即貞元四年(西元788年)就下詔迎佛指骨於京師宮內精舍(佛院),後又送京師各大佛寺供奉。肅宗和德宗統治時期正處於安史之亂以及剛平亂不久,國家由盛轉衰,動盪不安,財政困難,兩次迎奉佛指骨的活動規模較以前有所減小,第六次迎奉佛指骨在唐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正月,唐憲宗下詔派中使杜英奇迎佛指骨,開光順門入唐紫禁城,留在宮內道場禮拜三日,又送奉京城諸寺院供養,此次因韓愈的激烈反對而廣為人知。唐代最後一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迎奉佛指骨活動發生在懿宗時期鹹通十四年(西元873年)三月二十二日,懿宗李摧不顧朝臣諫阻,他說:“但得生見,投而無恨也”。唐代皇帝每隔三十年前後就迎奉供養佛指骨一次。

【註二】:「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有為,就是有所作為、造作之意,又稱有為法,廣義來說泛指由因緣和合所造作之現象;狹義而言,亦特指人的造作行為。有為法也就是一切處於相互聯繫、生滅變化中之現象,而以生、住、異、滅之四有為相為其特徵。據俱舍論光記卷五載,因緣造作稱為「為」,色(物質)、心(精神)等法(存在或現象)從因緣生,有因緣之造作,故稱為有為法,因此有為法亦為緣起法之別名。一般以五蘊為有為法。俱舍宗七十五法中,有為法佔七十二種;唯識宗五位百法中,有為法佔九十四種。有為法可分為:色法(物質)、心法(精神)、非色非心法(不相應法)三種,稱為三有為。有為法乃無常之法,於每一剎那皆在轉變、遷移,故又稱為有為轉變。說有為法無常的原因,係因凡有為法皆具有生、住、異、滅四相;此即有為法之四個基本特徵,稱為四有為相。亦有將住、異二相合併為一,而立三有為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