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某學年而不是某學期的期末報告。因為求學的認真。美好的回憶再看到這些稿件時候總有些感觸。

冷暖遊記
—98上半年五次國美館全程參觀心得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晨時在七點,黎明剛度過。蝸牛爬草堆,
雲雀空中飛。上帝在天國,人間多安樂。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邱美慈

點絳唇(下一頁)回首頁蝶戀花

壹、前言:
1. 這一篇報告我該用什麼方式來介紹參觀心得呢?是要懷抱著,劉姥姥進大觀園的心情嗎?哇好稀奇哦、哇好漂亮哦、阿這怎麼會這樣,一堆驚奇的表情浮現嗎?喔不,那太誇張了,沒那麼離譜。我愛藝術,看我上課還不時會跟老師互動,就知道我很喜歡藝術,私下其實平時也常常去逛美術館、博物館等等。這可不是爲了交報告才去。今年過年大年初二(一月二十七日)就逛了國美館,二月初(二月十日),三月中旬又逛了一次(三月十五日),四月一次(四月九日),五月二次(五月一日、二十三日)。我超喜歡待在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文學、藝術、歷史、哲學,對我很重要。讓自己的靈魂無形中,能夠持續充滿人性光明的一面,除了美術館,寺廟也是常去。常常覺得人世間要是沒了這些,將會是充滿罪惡的血腥地獄。活到大我沒鋃鐺入獄,還是白紙一張。讓我的靈魂一直秉性善良忠厚,沒有做出對不起世界的罪孽,說不定是藝術多少陶冶了我。

2. 我在文中加入表情符號,除了增加年輕的元素不受拘束外,同時也是表示對這件事情或是作品有明確表示的喜怒哀樂一眼就明白。幾首小詩、老歌增添意境,而凱蒂貓和小叮噹,當成是分隔線,有種網頁的成分在內,滿像是在做網頁的感覺,用小品文、日記的方式書寫,日後還可以直接丟在部落格使用。這樣在看這篇心得報告才不會很無味,也算是一種創意吧!至於會不會很娘的感覺,我是很中性的人,我倒覺得娘才好,娘的好。細膩,柔美,舒服的一面才會呈現,就把這當做消費對象設定是女性族群來看。只希望能在這篇報告中到處充滿美的存在。

3. 我曾在想要不要用青少年次文話的詞彙,來形容作品的好壞嗎?比如說,(哦畫的真白爛、作品真遜也敢拿來展、操畫的好醜、爛的要死)。最後發現有氣質涵養的我,是絕不會這樣沒品的形容。我至少會這樣形容。「筆法圓轉飄逸,宛若迎風飄曳之狀」、「嗯此畫意境高遠,筆觸細緻,畫面明亮,用色大膽,呈現作者出內心的渴望,整幅作品給人……」。本也用詩來描寫繪畫,比如「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日滿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想想還是不要的好,怕亂了樣,離了意旨。所以本文完稿時也沒這樣描寫,而是儘量用極其通俗口語簡單的讓人一目了然。

4. 想去台北美術館參觀龐畢度展,可是高鐵的票太貴了,其他交通工具又很費時間與體力等待,同時也沒便宜多少。窮學生的我,車費都可以吃好幾餐了。經濟不景氣的年代,總要替父母親想想辛勞,自己打工的錢也要省的用,所以掙扎好久最終放棄去北美館逛逛是今年的遺憾。哭哭。

5. 這篇心得報告,不是學術論文,不用那麼嚴格。所以我想輕鬆點介紹,應該連參考書目都不必吧!如果這樣會使報告分數很低,我想我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直淚奔。哭吧哭吧!反正好久沒哭了,讓我一次哭個夠。

人間處處有驚奇

青山裡的碧溪水啊不要誇耀你的輕快,
一旦流到滄海你將永遠無法再回來,
明月滿空山何不留在這兒與我歇息片刻。
松都三絕黃真伊之時調
浪掏沙(下一頁)回首頁阮郎歸

貳、記憶深刻的點點滴滴:

1. 看了美國哲學家兼藝評家亞瑟‧丹托的著作後。我認為當代藝術是一種將最美與最醜,最平常與最特殊,最正常與最怪異的,創作題材、原料材質、不同元素等等。相互混合組成的展現或是單單表現一種極致的展現。那如何形容當代藝術呢?我認為好比將『巧奪天工與渾然天成』、『具象與抽象』、『版權所有,請勿翻印,翻印必究。與歡迎翻印,輾轉流通,功德無量。』同時存在一件作品中,由衝突、對立、矛盾、不協調等的組合,去呈現作品的多元性、創造性、啟發性、挑戰性。我在看當代藝術就不會少見多怪了。所以不像一幅畫的畫也是畫,那更是藝術。

2. 大年初二參觀時館內有外國人參觀,為何一群不知國籍的西洋人,說話討論好大聲都沒看到館內服務人員的勸導,越線參觀,照像也沒事。我和其他人如此做,就被制止勸導,真是差別太大。到底能不能照像我還是很模糊,又不好意思去詢問。超害羞的,後來看到有人照教跟著照,沒人照只好另想辦法偷偷拍。

3. 我真是路痴竟然常在館內迷路,常常同一處轉進去看了二、三次,不是剛逛過了嗎?轉一圈又回到原地。國美館又不是第一次來怎會迷路呢?忍不住罵自己真是豬頭。別問我國美館廁所在那,都會繞一陣子碰到才知道這裡有廁所耶,這我至今仍沒印象。真是路痴。>_<|| span="">

4. 國美館的有些商品好像不是很便宜,有時覺得商品精緻程度有差,想說別處藝品店賣的或許比較好,有時候逛了好久,在猶豫不決要不要買。最後靠著先回去想想,下次再買的意志力終止這項煩惱。在充滿感性的地方,理性還是不可少得。

5. 館內也展覽像是陳澄波、席德進等著名畫家的作品,我想會有其他同學介紹了,因此就不重複介紹了。我聽我某位不愛藝文活動的好友親口說,她逛國美館不到五分鐘就出來,實在是她沒興趣也待不下去,看也看不懂,說只看了一幅畫就要寫心得報告,我在想我認真寫也不見得會有八九十分。她竟然能這樣,真不知道這樣要怎麼寫啊。我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Orz

6. 「靈光再現─台灣美展80年」在B2展覽室〈巨匠身影」、「藝之獨秀」、「藝門同氣」單元〉在A3、B3展覽室〈「歷史長廊」、「美術經典」單元〉有的已經展覽完畢,有的還在展覽。所幸我都給他參觀過了。比較深刻的在本文中另有描述。這當中還真的有一幅作品是看不懂的,就是簡福鋛的作品,人的死亡(一)1991綜合媒材,作品整幅同樣的褐色,線條抽象混亂的很。超傷眼睛,逛到累看不下去,也是次要原因。就我而言真是無比的遺憾。

7. 在看展覽時也會想起,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或是黃真伊的時調。這透露出我在看到一些創作者的作品時候,雖然他已不在人世間,可是他的作品在後來的我還能欣賞到,對於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或是人世間的無常有另外的感觸,比如就像是我對陳澄波、席德進作品的感觸。我認為我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很正常的,不是神經有問題喔。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由蹇驢嘶。
山依舊是山,而流過的水永不相同。它晝夜不停流動,逝水怎麼能重返?人傑如流水,一去不復回。

我承認我是很會因場景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詩詞因為是本身所喜愛,平日就常背,記的住的早已經不止有三百首的詩詞曲,另外還有我本身的創作,如果有藝術作品有碰觸到其意涵,我腦海中自然會出現相接近、相對應的詩詞,但不見得會和作品相契合,只是另有所感。這也就是為何我在前文會說,我有想用詩詞來描述作品的想法的原因。也別煩,再往下看吧。

8. 在參觀《家-2008台灣美術雙年展》的時候,有三首老歌,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回娘家、回家。不時的會想起。突然間有了複雜難以形容的感受,在心頭盪漾著。即使參觀完畢後回家,音樂仍是在腦海想起。展覽內容也許會有同學介紹,我就不多細說了。但印象最深的感覺,是充滿時空交錯的感覺,例如前面一張作品內容是現代生活攝影,隔一張或許是抽象作品之類,再隔一張或許是西畫或是水彩畫,而畫的內容是山水之類作品。如此交錯在看,有很奇特的感覺,這種現象不只在此次的展覽中出現,我發現其他時期的展覽時候,也會有這樣的情況。當下你是以攝影鑑賞在看這幅攝影作品時,下一幅作品恐怕是要挑戰你的雕塑鑑賞功力,來看那一件雕塑作品。那再下一幅作品或許是換成西畫的風景之類,再次考驗你鑑賞西畫的美術能力。如此交換著,我說的時空交錯的感覺就是這個意思。

人人想過好光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幾對好夫妻呀,有幾個好家庭。人人想過好光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的是沒金錢呀,有的是沒感情。無錢有感情,窮有窮開心,有錢沒感情,富有富傷心。難得有錢又有情,有的是飽暖又思淫,把好好的家庭攪得不太平。你若想過好光陰,做人不能不正經,別靠著有金錢呀,就傷了好感情。
背起了小娃娃呀,回呀嘛回娘家。娘家嘛遠在,山呀嘛山腳下。又養雞呀又養鴨呀,還把我撫養大呀,撫養到了十七八呀,姑娘就出嫁。嫁了嘛一年整呀,生下了個小娃娃,娃娃的長相,像呀嘛像我的他。眉毛長呀眼睛大呀,配上個小嘴巴呀,外婆一見娃娃到呀,總是笑哈哈。回呀嘛回娘家呀,身背著小娃娃,沒有那車輛,也沒有騾和馬,祇能走呀走回家呀。走得我腿也麻呀,祇怕回到娘家門呀,外婆不在家。
街燈明亮,燈火輝煌,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再徬徨,不再流浪,想念雙親的慈祥。看街上的櫥窗,依舊是那綺麗的模樣。許多人依然歡喜遊盪,但我已不再停留張望。曾經是一隻離群的野鴿,在天空獨自飛翔。如今卻盼過能再看到我雙親的慈祥。

9. 今年二月初去參觀臺灣水彩100年展和郭柏川作品捐贈展。知道郭柏川一生創作無數,更融合中國和西方繪畫的表現,常強調「繪畫必須具有三種特性,那就是時代性、民族性和自我性,三者缺一,藝術的價值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可是在現場看的時候,不覺得很好看,不能體會所強調的特性。主因是看了其他工筆的藝術家作品後再去看郭柏川的作品就感到落差很大。等看完水彩展再走過去看一次郭柏川的作品,那種感覺就拉近了許多許多。

10. 最近一次的奔牛節展,總覺的牛的造型怎麼都差不多,好像都缺乏肢體動作變化的美感,只是在造型上面做繪畫變化,散放於館內館外,是有許多人爭著照相,連藝人劉德華都有作品展出,還有一些知名各行各業人士的作品也在其中。這是我確定能照相的區域,可是我就是沒照相,要是問我,有那幾隻牛是覺得美又喜歡呢?好像都還可以,但沒有特別喜歡,也沒不喜歡的,只是覺的這是裝置但少點藝術,而不是裝置藝術,牛所寫的題目和完成的整體造型,要表達的意境,看了大半天不見得能有強烈的感受。讓我欣賞許久後有些失望,要是我有牛造型,我也能達到相同程度,因此就不照了。

11. 在五月十六日開始展覽的「水桶幻想曲2009」為360度環景數位影像創作系列之第三檔展覽。自2005年台南市海安路藝術造街計劃起,開始大量使用「台灣製造」的塑料容器。此種充滿台味、與台灣各式經濟活動緊密聯結,並普遍出現在日常生活場景的半透明白色塑膠桶,質地輕透、可塑性高,建築繁殖場取名為菓凍,以塑膠桶及壓克力盒為構成單位,現地搭建四面高聳而色彩繽紛的菓凍牆,邀約觀眾入內一窺其水桶系列創作歷程;並企圖藉由「星形架構」、「菓凍牆」及「燈桶椅」等實體物件的殖入與進駐,扭轉改變既有之展示場域氛圍,探索並開啟觀者身體與所在空間對話的可能。以木料作為主要創作媒材的建築繁殖場,開展譜出塑料水缸筒及耐酸鹼方形桶相繼演化後的春天幻想曲,並以360度的沉浸式環景實境影像,呈現其演化過程,在觀者與現場裝置之間,揭示出一條關於建築藝術中「建構過程」所構築出的時空事件與向度。

12. 老實說我去看的時候如果沒有先經過這樣主題的解說,我會一時之間看了半天,不會很迅速體會這個展覽要表達的主題,說不定還不能明白作者要表達甚麼。太過現代化的藝術作品,我認為一定要經過解說,才能使觀賞者明白作者所要表達的涵義。傳統的山水、花鳥、人物畫,通常稍微有受過基礎藝術教育的人,只要站在作品面前,很容易融入作者所要表達的情境,知道作者要表達甚麼,但當代藝術作品常常是用抽象思維呈現,來表達作者想要說的心中想法,這反而是要讓參觀者絞盡腦汁才能明白,造成對普羅大眾一種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情形。形成兩種走馬看花的遊蕩與駐足欣賞的品味的參觀者在美術館中充斥著,湊熱鬧的終究多過懂得欣賞,但比不來看的又好太多。人文素養真的很重要,我是這麼認為。

13. 「穿梭水墨時空-黃光男繪畫歷程展」在B2展覽室,參展作品從1968年學生時期的創作到2009年新作共80件作品,其中有他在屏東時期帶有強烈農閑氣氛的四聯屏作品(《春、夏、秋、冬》,1977),也有《中山北路系列》十聯幅現代水墨造型新作(2006)等。面對不同的時空,他常在傳統水墨畫與現代藝術之間來回穿梭,使得畫作風格很難以「時間」做絕對性的劃分,善用平面性的抽象圖像,結合各種筆墨趣味及題詞加以適當配置,就成為他「新世紀的東方水墨」的主要特色。他的作品我也是很認真的欣賞,數量很多。身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還有餘力維持藝術上的創作,真是令我佩服,他的作品不論是大幅畫或是小幅畫每一幅都有鳥類,應該是專攻花鳥畫的創作者,參觀時候有民眾邊看邊學鳥叫,大聲說話。連在現場的服務小姐都沒去勸導真是奇蹟,台灣人的行為真令我無言。

14. 上半年度第四次是在五月一日,逛了簡錦清膠彩畫創作展、衡溫-冷介面中的創作溫感、雙凝─台灣女性藝術的鏡觀視角等。以簡錦清膠彩畫比較有印象,台灣女性藝術品中以梁丹丰、陳進比較有印象。第五次參觀是在五月二十三日開始的,講‧述—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作品規劃為「歷史與記憶」、「現實與反思」、「內溯與外延」等三大主題,涵蓋平面繪畫、雕塑、空間裝置、攝影、動態影像等各式媒材。探討藝術家在當代處境中,如何藉由創造性思考及活潑的媒材形式,轉化成獨特的藝術語彙,對個人、環境、族群,以及當下社會現象或普遍文化行為提出詮釋性的敘述。其關鍵在於語言的轉換與連結,亦即處理「歷史經驗」、「當下經驗」或「個人經驗」如何轉換為藝術語言,以及藝術語言何以連結至個人或社會的感知體系。無論轉換或是連結,均是藝術實踐行動的過程與探索,端賴創作者透過不斷的心智活動與技術操作予以達成。雖然主題的說明是這樣,但看參展的我仍是注意在創作者作品方面的賞析,而主題的說明是在透過我寫這篇心得時候,才有連貫起來的體會。

15. 五月二十三日的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覽,當代藝術之間的表現方式、材質等等差別都很大,不過很佩服創作者的巧思,因為展覽室空間間隔緊鄰不遠的因素,走沒幾步,會產生有順序與混亂間,寫實與抽象等等同時存在感覺,會讓觀賞者的我有五味雜陳的感受,就像是左眼看到的是寫實作品,右眼看到的是抽象作品,同時盡收入腦海中,那種體會真是特別。

16. 雖然有好多作品展出,可是要找出自己最欣賞最喜歡的藝術品反而很難選,只能憑直覺選擇,因為我對當代藝術有種不同的看法,有些作品似乎在館內會因為許多作品而襯托出其藝術成分,不得不以藝術眼光看待。可是換個空間來看,又總覺得少了甚麼,我也說不上來。有些作品真不是當下就可體會的,要看過數十遍後才能漸漸明白作者的心思。我不想走馬看花只湊熱鬧的看一下,往往會故意停留在那幅不容易懂的作品面前,試著去看懂,逛完通常都是四個小時左右,最終未必能能體會出作者的用心。如果看不懂該件作品,就無法說出該件作品美在那兒。我覺得當代藝術不比傳統的藝術,能讓我在很短時間內,就搞懂到底作者在表達甚麼,通常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清楚。這是我覺得在當代藝術鑑賞部分有待磨練的地方。 

17. 例如莊凱宇光景系列數位影像輸出與陳擎耀的天工開勿影像輸出等作品。會容易疑惑這也能說是藝術嗎?我心中在想如果用藝術眼光來看這些作品,那就是藝術作品了。這樣的作品讓你感到,原來任何題材都能成為藝術。周育正的WoodsⅢ影像作品,數度來回走過,讓我以為這是館方四台監視器設備,畫面一直停留在風吹綠色樹林上。後來趨前一看發覺不是,還真是讓我無言以對。孫遜的文字元年戰役影像,讓我覺得有趣全程看完,了解文字原來是這樣的由象形演變而來。有趣。陶艾民的女人河綜合媒材,是由洗衣板數十片以上繪畫組合而成,還好也有解說,內容符合題目,我佩服創作構思。還有好多好多說不完就省略了。

18. 俊明表達女性對性的渴望、解放,讓我覺得有點像影集慾望城市中,不時的圍繞在如何達到性行為上打轉的感覺。好像無法脫離性,沒有性就無法活下去的樣子。女性對性的解放自主,我們漸漸接受兩性專家的鼓吹與教育,多數人不再有傳統老一輩的觀念,老實說我並不太喜歡生活周遭整天都被情色訊息所圍繞,那會使心靈上有很粗俗感而無法享受清新的感覺,享受無性的生活也是不錯的阿。女朋友們都說我是異類,這我滿認同的。請不要認為我腦筋有問題,田園生活不是比性生活(充滿性的訊息生活)還有趣嗎?可是侯俊明他的作品中呈現,似乎卻是會讓我們脫離不了。我們舉目所見都會接觸到性的訊息。

19.他的作品圖片我故意放在本文最後,這可不是壓軸喔。我是儘量按照參觀過的作者作品,我喜歡的順序來排,但也不全是如此。不論怎麼排都應該放在最後,除非有洪天宇驚悚的大悲宴作品一起展覽,我才會把侯俊明排在洪天宇的前面,侯俊明的作品是展覽主題之一,不介紹又說不過去。我是不反對在藝術作品中去表現情色題材,因為禁忌話題的突破,已經有不少創作者會故意去挑戰傳統,來呈現人性的另一面與作品多元化。可是一直凸顯情色議題我就不認為是恰當。

20. 我認為藝術品帶給人的美感,是有區域性和廣域性之分,或是說有特殊性與普遍性之分。因此有些作品放在美術館,還能說是有藝術美,可是拿到其他地方則覺的不美、不起眼、不具藝術感。有些作品放在任何地點都仍有藝術美,不會因時因地而改變。而侯俊明的作品,就是會讓人感覺只能放在美術館,要是放在臥房、客廳,相信許多夫妻會從此過著無性的生活,如果是唐寅、仇英的春宮畫放在任何處,還算是具有藝術感,甚至是有其美感,最大差別是他們不會在畫面上,將整個人體弄得十分怪異、支離破碎,因為這樣,在看侯俊明他的作品,還會常常覺的有些作品是沒有優美的成份。可是他的藝術震撼力仍是有的,是屬於那種怪異上的美,只是如何讓普羅大眾深刻欣賞其藝術美、意境美還真是個問題。

21. 侯俊明說過:「我所有的創作,都在解決我生命中的問題。」作者展出個人近二十年來的版畫創作,如「極樂圖懺」、「搜神記」、「四季春宮」、「枕邊記」、「堀之龍、翔之鳳」、「愛的曼陀羅」等的十三套版畫作品外,另還有一些單件的版畫,其中「搜神記」,這套圖文共計三十七件的大作品,是侯俊明最具代表性的版畫作品。他的作品除了描述鄉野生活、新婚情慾和環境變遷的新婚生活。也觸及宗教、個人生命狀態、個人生命困境、個人生命情感、經濟問題、情慾探討、女性主義、同性戀等,侯俊明的藝術母體源自於八○年代末期的工地秀、牛肉場與電子花車等社會性情色裝置。以性愛、欲望為題材結合了小劇場、紙板版畫、空間裝置,建構了個人的藝術神話世界。不僅是結合了傳統的民間宗教元素與古代典籍的素材,更融合了漫畫與民俗,在藝術家獨創的圖像與文字的木版畫作品中;身體欲望與市井小民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交雜紛呈。性與欲望成了畫作主題,也成了侯氏風格。

22. 「靈光再現─台灣美展80年」展場壁上寫滿文字,不由的會去細看,到底寫什麼?因此國美館有關歷屆台展、府展、省展的評審制度變革,我是有留意細看,也做足了功課,在現場做了印證。所以在我看來,歷屆台、府、省展得獎作品大多的確是上品,但幾乎沒有驚世駭俗的才氣之作。既是官方選件,想當然爾會有政治正確的考量。技巧純熟、架構平正,合乎潮流是評審必然的結果。歷屆首獎作品一路看來美秀不已,侷於工整,卻仍然經典。還有省展肩負二項任務:一是推廣社會美術教育,二是激勵專業創作研究。然實際上,二者總是難以兼顧的,甚至相互衝突,因前者著重在普及,後者則以專精為主。創作「作品」內容題材深受「政治意識型態」、「社會既得利益者、衛道者」的限制,不時顯得充滿禁忌;而這與宗旨所示的鼓勵美術研究創作,則是背道而馳。作品的思想性、原創性、批判性、啟發性,特別是政治、社會議題,或具有爭議性的主張,更是碰不得,因而作品傳承似乎就多過於開拓性了。

23. 以省展的評審制度來看,評審委員的變動與流動狀況很少。雖在二十八、三十三屆有所變革,但其深度都略顯不足。特別是評審委員審美品味或藝術理念上,一如西畫來講,多偏好具像、華美,或色彩豐富、氣氛講究。而畫風則由初期的「印象派」、類「後印象派」、類「立體派」的分割畫面;到「照像寫實」與「鄉土寫實」及少數的「抒情抽象」。在主題上,則不外乎人物、風景、靜物,形成省展的「官方品味」。更不幸的是不少的藝術家在選擇參展作品時,試圖去迎合「官方品味」。當時代變遷,社會結構轉變時,特別是解嚴(1987)前後的大變動,處處呈現社會爆發力與生命力,那充滿挑戰,正是吾人創作表現的最佳契機時,那些有關性、暴力、環保、政治、社會等具爭議性的議題;省展皆付諸闕如。既然要參觀展覽這些功課就要先了解,不然去參觀也無法有更深的一層體驗。

24. 省展昔勝今衰,主要是台灣政治發展和現代化歷程脫軌。其狀態計有:1、漠視解嚴前後的大變動之社會現象。2、博物館、美術館的設立(1983年,台北市立美術館;1988年國美館)挑戰著省展的存在價值。加上畫廊林立、雄獅美術新人獎的設置,各縣市文化中心……等機關,展覽風氣大開,省展不再是唯一的競賽場與展演場所,藝術的主導權也已衰落。3、大眾文化盛行,中產階級興起;形成商業文化性格的市場消費導向。他們對於世俗社會的廣告、媒體形象、商品,包括人、事、物的認知與瞭解(如情色、八卦、環保、土石流、政治、女性議題等)遠多於外在自然的體驗。4、文化產業的挑戰:藝術的多元化取向與結合、主題性呈現與策展能力之考驗,因著時代環境所衍生的產業行銷、包裝、前瞻性再次考驗著省展的孤立性格。5、全球化的衝擊:在高科技技術的活絡下,世界資訊文化流通之迅速;吾人必難以滿足於那層層相因的省展。這是我在參展現場的心得,也把美展評審制度研討會紀錄看過,參考寫成,我覺得我還真是有點像精神病患,幹嘛要這麼辛苦的用功呢?可我又不想敷衍了事,同時對老師也是一種尊敬,既然有命令下來就要認真去達成,這是我的內心想法。

讚嘆鬼斧神工憶當時

我要把這漫長冬至夜的三更剪下,

輕輕捲起來放在溫香如春風的被下,

等到我愛人回來那夜一寸寸將它攤開。

松都三絕黃真伊之時調

叁、參觀中記憶深刻的作品:

1. 以今年98年來說,因為參觀五次國美館,有些作品早就忘了參展順序,因此本文中的順序,基本上是按照我個人認為的,作品美感、記憶來介紹。先說林玉山、范素鑾的作品,我發現工筆畫的作品風格對我而言很容易記憶深刻,是最容易欣賞出美的感受。也不全是工筆如此,其他像是謝峰生、王五謝、陳淑嬌的作品,也都是不錯看,只是作品太多只能挑幾位稍微介紹。

栩栩如生,完美無缺


林玉山  蓮池1930絹‧膠彩↑

這幅畫超美,我很喜歡這種畫風,此為林玉山獲第四屆畫展之特獎作品。一種精緻細膩工筆畫風格,設色典雅富麗是傳統膠彩畫的特色。構圖右上至左下虛斜分出兩部,荷葉盛開,花朵綻放,白鷺一隻,涉水覓食,小魚、水草點綴其中。↑


范素鑾  秋夜

夜幕低垂,貓與曇花,為秋夜點染一份神秘幽邃,作者細膩的筆觸將夜色表現得頗為傳神。工筆的手法繪畫,讓我看了好久,佩服的服讚不絕口。↑


范素鑾  閒庭遊貓

看到貓咪好可愛喔,好想養兩隻波絲貓。本畫作品技法細膩純熟,色彩清雅,綠、白、紅相配很醒目,充滿新鮮祥和。在展覽場近看了許久,邊看邊憂愁無法照相,要如何介紹該畫,手中國美館介紹的小冊子目錄上也沒有圖,所幸國美館數位典藏,在授權國家文化資料庫網站有這個圖畫。↑

2. 郭雪湖百歲回顧展展覽至 2008年7月20日,本文在開時寫之前,就已經好早好早去看過展覽,今年2009年五月份只剩下一幅水墨在展。這不算入今年2009年的展覽中,只是想收入2008年去看的歷史回憶。如此如此而已。

刻畫入微,鞭辟入裡


郭雪湖  南街殷賑1930年絹‧膠彩

這幅畫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幅畫,我覺的像是清明上河圖那一類的畫,沒想到膠彩畫是這樣好看。我光站在此畫面前細看了近三十分鐘,這幅描繪迪化街商店林立,人潮來往的熱鬧景象,配上招牌與市井人物,用黃土、紅、藍、綠等色系為其色調,饒有鄉土民俗風味。極細密豔麗的膠彩畫他的作品讓我印象深刻。至於迪化街實景是否如此,阮不知道啦。↑

3. 「靈光再現─台灣美展80年」:全展計分:「歷史長廊」、「美術經典」、「巨匠身影」、「藝之獨秀」、「藝門同氣」等五個單元,因此這個系列的展覽作品很多,不錯看的真不少,我只選擇幾張駐足不去、端詳很久、或是記憶深刻的作品稍為介紹,有劉柏村雕塑、許深州膠彩、陳壽彝膠彩畫、許文融水墨、劉耕谷膠彩畫、村上英夫膠彩畫、林之助膠彩畫、杜忠誥書法、張伸熙水墨等。

賞心悅目,難以言傳


劉柏村  悠閒  雕塑四十二屆省展雕塑部第一名

這幅作品真是美,我一直在思考創作者他是怎麼把線條和意境表現出來,他自己是否有看出優缺點,如果標題換一個那種感覺是不是又不同,一大堆千奇百怪的問題在我腦海中翻騰著,思索著。才讓我看了許久。展場旁邊另外尚有某屆省展雕塑第一名、第二名的作品,詳細的作者與作品名稱一時之間想不起來了。兩個第一名風格差很多,互相比較過後我覺得男體稍稍比女體較難創作出美感,為了表現出粗曠線條,稍一有錯誤整個美感就沒了,這個作品線條要是不夠圓潤,一樣也不好看了。不同角度看,女體明顯的腹肌給人有力的美感,側半身的右乳尺吋看似略大於左乳反而有美感,腳部交叉線條有力逼真,眼神應該是集中在看地上,整體感觀看起來就是美。我想專家眼中的看法應該不是我這種看法才是。我最感驚訝的是另一間省展雕塑的第一名,小小一尊標題為裸女的作品,怎麼會是第一名,那時我已開始懷疑我的鑑賞功力了。

歷史的光輝—全省美展60回顧展:展覽日期是2007年12月22日到2008年2月12日,是去年年初的展覽。為了要和靈光再現─台灣美展80年的上幅作品悠閒,做對照,我把那年參觀的記憶從我的電腦藝術檔案中給找了出來,我多少是有做記錄,總覺得總有一天用的到。也順便證明我真的是常去逛國美館,如此而已。




王水河  裸女1995  雕塑                陳夏傑  夏1952  雕塑


郭清治  悔1964  雕塑             謝棟樑  古道上1980  雕塑
健筆凌雲,揮灑淋漓


母子1985膠彩畫

台南市彩繪世家陳玉峰家族,三代以繪畫為業,台南市半數的廟宇彩繪,都是家族成員完成,第二代的成員蔡草如、陳壽彝更開創藝術創作,擺脫匠師轉向藝術家,這個世家對於廟宇的傳統彩繪和國畫都有深遠影響,陳壽彝是國家薪傳獎彩繪大師,他的作品在人物畫的表現上特別突出,所繪的人物,比例適當,表現傳神,衣紋裝飾的描繪一絲不苟、線條之頓挫粗細有致,用色上則承襲了民俗畫的風格、以青綠、朱紅及描金為主,色彩雖較濃麗,卻不流於俗艷,整個畫面仍能維持典雅的氣氛。其作品包括膠彩畫、墨彩畫、傳統民俗畫、神佛畫及寺廟彩繪、寫生速寫等。這幅描繪苗族母子的作品,線條勾勒清楚,用色鮮明。這幅畫在展覽現場我看了很久,他的作品產量算是很多,題材種類也多,看他的畫會覺得人世間充滿活潑朝氣,充滿動感,除了國美館以外之處,我還看過他的許多作品,包括此次未展覽的。↑

妙筆生花,匠心獨運


許深州  秋興1947  膠彩

圖作於一九四七年,曾入「南溟繪畫研究所」隨名畫家呂鐵州先生學畫兩年。該作曾於光復後的第二屆省展中展出。「秋興」是民國三十六年完成得作品,是屬於精密描寫的花鳥畫作。左下角黑白相間的貓,其動作和表情正與驚飛的蚱蜢相呼應,相映成趣。右邊高竿的高梁,果實正殷,隨風傾垂,配置很美,黍葉飄逸,美不勝收。與明武宗的「哈叭驚蟬圖」有藝曲同工之妙,或是故宮所藏之北宋崔白的「雙喜圖」來比較。兩者構圖相似但又有細節差異,帶出台灣畫風曾受日本影響。1952 獲省展永久免審查之最高榮譽。國美館展覽的某些名作品,有時會隔不久再次展覽,本幅作品於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2007年2月15日曾展覽過一次,今年的靈光再現─台灣美展80年又再次看到此名作。如果沒常去逛哪會知道這些差異呢?

名垂罔極,永不刊滅


許文融  聖殿之歌1992  水墨

聖殿之歌這是第四十七屆省展省政府獎,也是省展永久免審查作家的作品,這幅畫在現場看到的時候,我就覺得很符合永久免審查作家系列。現場有許多第一名第二名的作品,都是經過幾屆不同展覽競爭,而屹立不搖維持前三名的作品,國美館典藏這些作品,讓我覺得有些第一名為何是第一真讓我疑惑,第二名第三名不是比第一名好看嗎?後來自己反省,我犯了用普通觀眾的眼光來評定是不對的,那個作品能第一名一定是有理由的,只是我還體會不到而已。尤其是版畫的部分,如劉自明作品,名為景像,1984年三十九屆省展版畫部第一名的版畫、李焜培作品,名為靜思,1973二十八屆省展版畫部第一名的版畫,就讓我困惑不已。所以聖殿之歌這種作品就很容易看懂美在哪了,構圖用色上的優點在哪比較容易明白。↑

繡虎雕龍,鴻篇巨製


劉耕谷  千秋勁節1982  膠彩畫↑

作者的創作大概能分成早期的寫實階段。中期的唐詩彩繪與晚期的半抽象新人文階段。早期從大自然中取材,其意象暗示人性正面之意義,製作方面注重描繪物的實體感,色彩富含戲劇性的光影變化。中期自中國文學與禪學中取得靈感,常將形象配合白雲變化虛實,寄情於無限,把生命變滅無常寄遇於無限的詩境中。晚期作品富含中國人文內涵。靈感來自於敦煌壁畫,強化了線條以提示形體空間的重要性。作者敢於在畫幅中大膽佈局,在題材上盡情發揮,以雄偉的態勢增添作品的生命感。處理手法傾向呈現大自然幽靜、空曠、靈秀的一面,脫離傳統繪畫框架,極明顯的看出其創作意念與思想。在色彩運用上也擅長運用對比的手法,營造出畫面的強勢震撼力。這幅畫會給人印象深刻,我滿欣賞他的繪畫技巧。↑

鉤玄提要,錦心繡口


村上英夫  基隆燃放水燈圖  1927  膠彩畫

村上無羅早年又名村上英夫,這幅畫我聽說是台灣美術館鎮館之寶,曾獲選第一屆台展的第一名,也聽說這幅膠彩畫作典藏時已經發現曾於台灣裱畫店重新處理過,但處理過後畫作背後的襯紙太薄,導致該畫作容易受到空調溫濕度影響而扭曲。國美館典藏人員依照畫作現況而研判,這幅畫作原作可能是「屏風」,後來重新處理成「掛軸」。有送回日本修復,以維持畫作最佳狀態。這幅畫真是好大一張充滿古樸,線條勾勒滿細,作品利用遠、中、近景三處參與各種祭典活動的隊伍,兩邊夾道觀賞的人潮與小狗,充分表達出民眾熱烈參與活動的氣氛,右上與左下角各有貼金箔的三角形區塊,印象中這種裝飾性的手法常見於日本桃山時代繪畫作品中,具有暗示超越現世的另一個世界的意味。↑

烘雲托月,畫龍點睛


林之助  朝涼1940  膠彩畫

膠彩畫以前在日據時代它被稱為「東洋畫」到台灣光復以後,曾經被歸為「國畫第二部」,後來因為名稱有爭議,展開了十幾年名稱派系之爭。一直到民國六十六年,才由台中資深的膠彩畫家林之助教授,提出了「膠彩畫」的名稱。看過色彩豔麗的膠彩畫,再看到這樣的作品也覺的很清新,這幅畫很大張,參加日本的帝展,獲得入選。真是典雅、清新。林之助的作品以前看過很多,美麗的作品真的好多好多。當時我對膠彩畫的知識不如現在般的清楚。


杜忠誥  東漢史晨碑句  1981  書法

我無法評斷書法的好壞,是我鑑賞功力最弱一項,字寫得很醜,沒資格說別人優缺點,還好牆上有詳細分析該作品,所以我才能體會出這幅作品寫得滿好的。↑


張伸熙  初雪新晴 1976  水墨

張伸熙的初雪新晴,這張圖其實畫幅不是很大,長卷軸畫在軸的中間,三十一屆省展國畫一部第二名喔,為什麼會是第二名?看了好久或許是自己功力太淺了,我不知道瑕疵在哪,有瑕疵?不過覺得好看就是。老師有教皴法種類,因此我也看得懂。前景跟右邊雲的印象很深,看了這地方就知道是初雪新晴這幅畫

4.  「穿梭水墨時空-黃光男繪畫歷程展」:我很喜歡鳥類,尤其是鸚鵡、鸚哥、文鳥之類,家中有養,所以只要看到花鳥畫都會瞪大眼睛的觀察,鳥的翅膀揮動、站立姿態、睡眠神態等等,從中看創作者是不是曾經很仔細看過鳥類得生態。也是由於作品數量太多只選五幅畫代表就好。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也是有學過水墨畫,也比較能體會作品的門道。美麗的藝術品要多欣賞,不要走馬看花。

金相玉質,洛陽紙貴


春陽普照(白頭翁)↑                   冬之華華↑
春柳↑

黃光男的畫作很多,出書的數量也可觀,各時期的作品在此次展多能看到,例如例如1988年的〈明鏡〉、1989年的〈秋聲〉、2004年的〈金天銀地〉連作、2008年的〈朝陽〉、2009年的〈點燈〉。他的畫每一幅都有鳥禽,各種鳥禽都有,他的風格主要特色,大至分為以「分隔框景」窺看世界萬象、以「得意忘象」哲學追求抽象境界兩項。以幾何構造的「方框」來「包圍」具象的物體,再於平面化的構圖中加入具象物體,將傳統題材與西方藝術形式融為獨特的現代水墨畫風格。或是善用平面性的抽象圖像,結合各種筆墨趣味及題詞加以適當配置,以幾何式書法線條、水墨互斥原理、墨底上彩、肌理趣味的探求,以拼貼構成方式做新的嘗試都是。因此他的作品風格範疇,是否也算是一種當代藝術呢?我認為是。↑


清趣↑                                   秋時水淨↑

 

5. 這是三月份去參觀的詹前裕膠彩畫展:本文介紹膠彩畫太多了,獨缺攝影、工藝品的介紹,但那是台灣美展80年的作品。不想只介紹同個展覽的作品,因此割捨。

蕩氣迴腸美不勝收

野鳥之夢(山娘)  膠彩、絹↑

這是野鳥之夢系列的其中兩幅展出,畫的就是生動。這個系列我知道還尚有喜鵲、鴛鴦、八哥、白鷺、金雞、紅鳩。因為喜歡養鳥自然對鳥類畫作就會留意。↓↑


野鳥之夢(鸚哥)  膠彩、絹↑

6.  雙凝─台灣女性藝術的鏡觀視角:五月一日四度去逛的展覽,介紹兩幅賞美聞香。

出類拔萃,藏諸名山


梁丹丰  峋山國家公園  水彩↑

作品中瀟灑的筆觸,對水份的掌握與運用表現得淋漓盡致。淡彩輕掃的天空,與近景溼中溼處理的柔軟綠意間,拔起裸露的山岩,頭角崢嶸;些微的仰角,突顯出山峰無畏風霜般的傲骨。面對景色,作者下筆精練肯定,筆觸勾勒老辣,恰當地描寫出地貌特質。不同山壁間的亮暗大面對比,拉開了谷地的空間;山的稜線彼此交織,形成一種律動的美感。以平實的處理手法,讓觀者如同身臨其境。↑


陳進  春秋閣 1965 年  絹‧膠彩

陳進這幅作品充分的流露出線條的美感,兩座垂直的亭台樓閣,與蜿蜒的橋樑呈現綿密的空間感,雖然是平凡的風景題材,給人心靈上十分古典寧靜的感覺。↑

7. 這也是三月份去參觀的簡錦清膠彩畫創作展:因為膠彩畫展覽的比較多,我去看也比較多次,自然本文介紹就比較多些。還有其他展覽如新象—2009兩岸當代水墨展、董陽孜書法作品展,如果每個展覽都介紹,作品算算也滿多的那太累了,因此選擇一個展覽,就挑出我當時強迫記下直覺美的兩幅作品稍微介紹一下。

神來之筆,躍然紙上


台中之美 2005 紙本、水干、礦岩、鹿膠

時間的長河,永不停留的向前奔逝,今天所見到的一切,過了一夜,明天是否還安在?任何人均無法給予肯定的的答案,唯有適時的掌握它,方能真正去體會它的美與價值。主題本意如此,設色構圖細膩,整個畫面就是明亮好看。↑

秋閒 1989 紙本、水干、礦岩、鹿膠

農村生活是悠閒,是知足、快活的。屋簷下的鴿子閒聊著生活的近況,互訴順境與逆境,高掛於屋簷下串串的玉米,是整年辛勤的回饋,意味著這一年將無憂,看了都覺得好悠閒又悠古,會想放鬆休閒一陣子,過過農村生活。↑

8. 這是二月參觀的展覽,臺灣水彩100年:本項展覽依作品面向及時間排序分六大單元,分別是:啟蒙與本土第一代畫家、渡海名家、融合的世代、前黃金時期、黃金時期、後黃金時期等。將焦點放在1907年後迄今(2008年)活躍在台灣藝壇的水彩畫家老、中、青三代的114 件作品,其中也包含了本館典藏的26件水彩畫作品,呈顯百年來水彩在臺灣的轉折起承,藉以清楚完整的介紹臺灣水彩畫百年的發展脈絡。也是因為太多佳作,實在對不起,我還是選擇一幅略為介紹。

筆力萬鈞,傳世之作


自1907年日本人石川欽一郎將英國風水彩畫傳入台灣後,至今正好歷經一個世紀。石川接受英國水彩畫技法影響,喜好周遊列國、勤於寫生,在台灣十六年,影響不少台灣地區前輩畫家,如倪蔣懷、陳澄波、廖繼春、陳植棋、張萬傳等皆受教於他。本幅「次高山」,係石川欽一郎描繪臺灣風景的傑作之一,畫面明顯橫向區分為三等分,近景遠處有樹叢一處,民屋兩間,溪流橫過屋前,人物悠閒,一派寧靜氣氛。遠山兩座,左橙右藍,山陵上留白以顯雪光之美。右下角留有大小水窪,以打破此塊面的單調。色彩輕盈簡潔。每當論及台灣美術史,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鄉原古統、木下靜涯等人的名字總被一再提起,但這些日本老師的畫作難得一見。↑

9. 新春期間在國美館D1—3展覽室舉辦「福牛迎春--年畫特展」牛年年畫。我年初二就去國美館參觀,有好多年畫,好看的也不少,有數位創作、根木刻創作等。到了三月就開始漸漸記不住其他作品,只有這兩幅得獎之作,尚且還記的住。

如椽巨筆,一氣呵成


潘許益  丑牛迎新春↑


鐘萬福  原民迎春牛↑

10. 由繁化簡—方向作品捐贈展:展覽主題是:方向教授從木刻版畫出發,兼及其他版種。他的木刻兼承傳統與時代結合而作,線條新穎,刀法有力。創作歷程約可分為三個時期,初期以戰鬥木刻,作實體宣導之用,中期的綜合拓印版畫,以抽象手法,印出類似銅蝕,又似瓦拓之效果,晚期以以簡潔化的表現手法,套色水印,近似水墨韻味之作。版畫之外,他的彩筆也應用自如,油彩作品亦出色。我仔細看完他的作品,又過了一個月還能對這三幅作品掛放位置還能記的住,也是我自己最不可思議的地方,通常我是記不住位置的最多只記的住作品。他的版畫我認為是好看有藝術感,拿到辦公室或客廳一掛是還有藝術氣質的作品。我看過旅日歌星翁倩玉的版畫後,對整個版畫有進一步的認識,人家也好想學版畫喔。

才氣縱橫,筆墨難形


方向  春耕↑

版畫可分為凸、凹、平、孔版四種,此四種版之形式各有其獨特性質及特殊效果,可採兩三種版混合使用,能產生多樣的內容,比一般繪畫直接以手繪方式更為自由。版畫若從版種類別、製版方式和印刷方法,可分為很多種類。大體可分五種類型,即凸版型版畫、凹版型版畫、平版型版畫、孔版型版畫及立體型版畫等。本幅線條簡單清楚,粗曠有力,充滿古早味,是我對這幅畫的感覺。作品展場一進去入眼簾就是這幅,他早期作品令我感覺,好像回到他的年代,好懷古喔。


方向  助民割稻↑

此幅畫表現了國軍助民割稻的情形,人物安排得合理有序,各有其位,細節豐富,如割稻的、踩篩穀機的、挑擔的……。體現了「軍愛民、民敬軍,軍民本是一家親」的寫照。版畫的色彩需考慮配合畫面本身的技巧,及表現的內容,才能恰當的加強版畫的成功。單色著重於本身質感變化,或強調線條變化者,以單色表現能有較好的效果。有時為了強調,也可以畫面之重點加印有彩色,突顯主題。早期作品用色都好簡單,有那種農村生活,辛勤刻苦的味道。我覺得不錯看。↑


方向  克難

本幅粗曠有力的線條,畫面上的難字表達出作品的主題,讓人覺得樸實又很克難,滿有戰鬥宣傳的味道。看的時候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出現在腦海中。↑

11. 講‧述—2009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五月二十三日當天下午去看的,熱騰騰剛出爐的心得。展覽數量滿多,材質與作品類別多元化。可令我驚艷想介紹的作品不多,當代藝術作品既然放在美術館中,就要用藝術眼光看待。用心體會其藝術美。

當代藝術不全是,不像畫。


洪天宇 廬山 油彩  鋁板

鋁板也能做畫耶,在現場看這作品是很大一幅,是由四張組合成一幅,那種繪畫筆法的感覺很不一樣。另外不知道不銹鋼鋼板有沒有人做出作品來,倒是很想看看。好險他的大悲宴作品沒展出,我看過很容易不舒服。還是展出風景的好。↑

郭振昌  天行者  綜合媒材

他的作品很大一幅,由三張拼成一張,看到時候就覺得真是色彩豐富,比起周圍的作品,更容易吸引人先走去觀賞,內容在畫甚麼?如仔細看就漸漸能明白。↑

12. 水桶幻想曲的作品:喜歡嗎,國美館竹林內廳有展覽喔,快去參觀。可以增加鑑賞功力。看到主題是幻想曲,就該知道這是要欣賞抽象的藝術。把看不懂之處給看懂是一種挑戰一種成就。而我總算是有看懂了。去參觀不弄懂,就算是白去了。

歐買尬,別懷疑這真的是藝術。


水桶幻想曲的作品<海安路>,不知道是否有人有看沒有懂。我是看了好久才懂當中的意思。這類藝術看多了多少能看出門道,但起碼要具備有抽象的思維。↑


上千個耐酸鹼方形塑料桶串聯組構成的菓凍迷宮,在現場觀看的普羅大眾如果不經過解說,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看的懂這種藝術作品,這還真讓我懷疑。↑

13. 六腳侯氏—衝撞在慾望與禁忌之間的版畫創作1992—2008 。在國美館展覽前我已經看過侯俊明絕大部分的作品,他的創作量還真可觀。我不想破壞整份報告優美的畫面,因此選擇幾張意思一下就好。可是他的版畫還是很有藝術,有種怪異美。只是畫面的呈現,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喜歡,我是看到不少男女生只是快速轉一圈,看一下子就出去的人不少,駐足慢慢看的也不少,我有看到中部某校藝術系的學生邊看邊討論。沒想到侯俊明的版畫仍有人看的懂,讓我滿驚奇佩服。

魔王夜叉,疢頭怪腦,面目猙獰,難以形容




枕邊記↑                            侯氏八傳↑

寫到這如果要下筆說明,構圖結構原理或是每一幅的分析特色,我還真是無力也無言阿。如果是整體的感想則前文已述。↑

           

往事只能回味

我走在北極光下,徘迴在進退之間。

黑暗的北海道啊,路途遙遠與天連。

西方晚霞佈滿天,東晨破曉臨樽前。

阿鐘聲啊鐘聲,為何響透雲天。

我好比浮萍鮮,卻要隨風流涓。

不知魂縈繫何處,永無時盡難歸旋。

白日趕場夜歌舞,胭花淚點櫻花散。

阿姑娘阿姑娘,問淒涼有誰憐。

肆、結語:
文中的前前後後的詩詞歌曲,都是參觀展覽時腦海中出現過的,是哪一次哪一幅作品想到的,說來還真複雜,詩歌經常伴著我逛完整個國美館,出門後還一直在腦中打轉陪伴我回家。有時候是整件事情的感觸。反正就是去了五次全程的參觀,逛一半的兩次沒列入。這五次全程參觀心情無形中,都會被下一次參觀心情給蓋過,漸漸忘了。所以只好憑藉詩歌從記憶中喚醒點,滴寫出心得。本文中的照片除了設法拍照的外,不然就是掃瞄宣傳品、手冊,再不然就去國美館網站尋找。排序上面與文筆上差異,就有點像是在用小品文或是寫日記的方式紀錄,隨興所記所寫。比較注意的收穫是,漸漸知道自己對作品的風格欣賞,有了某種風格偏好的喜歡,例如在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等,如果是水墨畫方式或是工筆畫方式,都比較能記的住,同時也會端詳很久。西洋繪畫方式只要不是十分抽象,不需看很久才能理解的作品,通常也會是比較欣賞的。因此絕大部分作品能體會出是有其藝術性,但喜好程度多少就有差別了。總之具象與抽象我是都能接受,也能試著去欣賞。在時間短暫的美術館一堆作品中,如果不能很快看懂作品訴求,就無法看出作品特色,因此這部分的功力我還在加強中,以前沒那麼清晰、強烈喜好哪種藝術風格,現在漸漸能體會了。即使以後不再上藝術史的課程,還是會自動常逛美術館。噗!花了三個月一點一滴總算寫完這篇心得報告,總算可以休息了,老師看完後就可以丟掉了,我是還有備份。


在一粒沙中見大千,在一朵花裡見天堂,
在你的手掌裡握無限,永恆就在這一瞬間。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英國詩人William Blake(1757—1827)

醉花陰(下一頁)回首頁憶王孫

伍、附錄:參觀剪影:

將參觀過的宣傳品、手冊。經過剪貼,蓋上印章,再掃描。除了是一種參觀過的證明之外,同時也是一種記憶與史料的收集。當然也證明我的用心。

一切精美的東西都有其深沉的內涵。(約瑟夫魯)


人是按美的規律造形的。(馬克思)


美有三個要素:第一是一種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東西就是醜的;其次是適當的比例或和諧;第三是鮮明,所以鮮明的顏色是公認為美的。(托阿奎那)

美會在凝視者的眼睛裡。(劉華萊士)

美與真是一回事,這就是說美本身必須是真的。(黑格爾)

美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亞里士多德)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圖)

美!這是用心靈的眼睛才能看到的東西。(儒貝爾)

我一向認為,只有把善付諸行動才稱得上是美的。(盧梭)

你以為美與善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嗎?你不知道凡是從某個觀點看來是美的東西,從這同一以觀點看來也就是善的嗎?(蘇格拉底)

地球上一切美麗的東西都來源於太陽,而一切美好的東西都來源於人。(普利甚文)

美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完備的東西,它包括了自然的不可企及的神秘目標。(羅布里奇斯)

美是到處都有的,只有真誠和富有感情的人才能發現它。(羅丹)

富有生機就是美。(威布來克)

美的形像是豐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處出現的。人類本性中就有普遍的愛美的要求。(黑格爾)

如果不保持一定程度的陌生感,就不會有出類拔萃的美。(培根)


不能說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確實都是合理的。(德國)


美是不憑藉概念而普遍讓人愉快的。(康德)


美是一種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為它是善(亞里士多德)


美的文詞就是思想的光輝(朗吉弩斯) 


人不應該像走獸一樣活著,應當追求知識和美德。 (但丁)


人的外表的優美和純潔,應當是他內心的優美和純潔的表現。 (別林斯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神帝國一縷飄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